同志们: 今天,我们围绕“树立正确政绩观”这一主题开展研讨,意义十分重大。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直接反映党性修养、政治立场和格局境界。作为县委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以政治引领铸魂,在思想深处树牢正确政绩观 (一)坚守政治忠诚,把准政绩方向。政绩观错位的根源在于政治立场的动摇,必须将对党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和实践指导性,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现实中,个别干部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其本质是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我们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政绩创造全过程,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检视政绩动机,用XXX思想武装头脑,将“两个维护”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上。开展的政治巡察中发现,凡是政绩观端正的单位,其党组织战斗力都显著增强;而存在政绩偏差的单位,往往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这充分证明,只有筑牢政治忠诚这个“压舱石”,才能确保政绩观不偏航、不失向。 (二)厚植人民情怀,校准政绩坐标。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在于坚持人民至上。当前仍有少数干部存在坐在车里察民情、隔着玻璃看民生的现象,这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必须建立常态化联系群众机制,推行一线工作法,真正把办公桌搬到群众身边。实施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就是典型案例,通过为期三个月的蹲点调研,干部们发现偏远山区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后,立即整合各类资金X亿元,不仅新建供水管网XXX公里,还创新建立智慧水务管理系统,使X万群众喝上放心水。这个事例生动诠释,真正的政绩要经得起三问、是否回应群众期盼?是否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赢得百姓认可?要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