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三共”模式 激活基层发展“青春”动能 近年来,团县委以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建设为契机,以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为导向,搭平台、建载体、聚优势,积极推进校地共谋共建,变“学子资源”为“发展优势”,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向全域推开、向纵深发展,实现“青春”与“基层”双向奔赴。 一、组织共建,凝聚基层青春力量 一是组织粘性更强。选聘XX名优秀大学生兼任街道团工委副书记,协助镇街开展志愿服务策划、智慧团建系统信息更新、联系团员等工作,提高大学生与基层团组织间的黏性,充实基层团组织力量。搭建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平台,适时发布实践岗位,涵盖党政机关、基层村居、国有企业、规上企业、金融行业、社会组织、医疗机构、法律服务XX大类型,202X年共发布寒暑假社会实践岗位XX个,参与青年XX余名。 二是服务体系更优。健全完善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及工作体系,优化“团组织+社会组织+高校+志愿者”组织架构,携手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常态化组织+社会化动员”形式,组建“河小青”大型赛事志愿服务队等青年队伍。202X年寒暑假期间,动员XX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助老、扶幼、基层治理、环境保护一线,例如,为解决假期期间儿童看护难问题,团县委依托“青春社区 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开展“青青学堂”暖心课堂活动,参与大学生XX名。 三是校地联合更密。强化校地共青团资源融合,积极探索“学校+地方”“专业+需求”双向对接模式,共谋校地联动发展新格局。202X年XX月,联合XX医科大学开展“校地互联共建 青春志愿同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XX省立医院肝胆外科、心内科XX余名医疗专家参与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