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摘要:近年来,xx县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客观分析县域义务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努力解决乡村学校的短板弱项,坚持以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为主要形式,构建了城乡学校“1+1”和“1+N”的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合作模式,全面推动县域内强校带弱校、对口帮扶的城乡教育协同发展。在“教共体”结对共建模式的实践中,通过完善帮扶机制,推进“教共体”城乡学校资源共享、管理互通、教师交流、研训一体、文化共融、理念共识和内部管理、课程教学、教师发展、考核评价一体化,发挥了城区优质学校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了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资源配置、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养等得到明显提升,促进了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共同体 结对帮扶 优质均衡 一、实施背景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是党中央对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和政策导向。中办、国办《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务院关于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和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农村教育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理念、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城区学校存在明显差距,导致农村学生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以致出现“乡村弱”“城镇挤”现象。近年来,农村学校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