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大家好! 受领讲三国这个任务,说实话压力很大。一个是关于三国的文学、影视、戏剧、游戏以及节目都很多,对这段历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尤其是《易中天品三国》的火热,使大众实现了从熟知故事到掌握史实、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跃升,要想讲出点新鲜的、独到的见解来很难;另一个是我们党委部门、政治机关的同志们博览群书、能钻善研的高手本来就很多,再加上我自身文化储备、知识结构、思维能力都很一般,而且对三国只不过是有一点爱好,谈不上特长,更谈不上研究,所以实在是班门弄斧、诚惶诚恐;再一个是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多种角度和观点,尤其是年代久远的,文献记载不一致、不详实的人物情节,推测很多,争议也很多,因此我对三国的认识和把握,一定有不少不对、不准、不深的地方,还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暴发算起,三国这段历史前前后后近百年,大的战役70余次,进入史书的人物近千个,留下的诸如《隆中对》、《短歌行》、《七步诗》、《出师表》等历史名篇不计其数。在这些创作之中,有一篇被称之为“千古奇文”的策论文章,因其文采飞扬、形式完美、思想深邃、论述精辟而久经传颂,甚至被视为三国史上最有价值、不可复制的经典,它就是《隆中对》,成都武侯祠有一幅对联叫“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正是对其历史地位的生动写照。当然,这并不是说《隆中对》就是完美的,是毫无瑕疵的,它也存在缺陷和不足,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对其评价和认可,相反,正因为如此才给了后人更多的假想、评论和探讨空间。更重要的是,以今天的视角来审视这样一篇写在1800多年前不足400字的文章,依然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和有益思考。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近这篇佳作。 一、《隆中对》的时代背景 “隆中”,山名,在湖北省襄阳县西,临汉水。“对”,即对策,是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