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先治党、治党先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论是出台“八项规定”、反“四风”,还是践行“三严三实”、加码“打虎拍蝇”,都是在致力于打造符合新时期需求的党员干部,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可以说,新形势、新任务、新常态,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要心中有党、信念坚定,在对党忠诚上树标杆、做表率 衡量一名合格党员的基础和前提是“心中有没有党”,随着市场观念的冲击和世俗功利思想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思想出现波动,丧失了党员的先进性;等同于一般群众甚至觉悟低的还不如群众,公权私用、假公济私,党员仅仅成为一件体面的外衣或违法乱纪的护身符,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就是理想信念动摇弱化,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占了上风,对党不信任、不忠诚。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方向,保持坚强党性。 一要坚定党的信念。信念对一个政党来讲,关乎国家兴旺。纵观我们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自诞生之日起,始终把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作为前进动力,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将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四分五裂、饱受列强欺凌,国内军阀混战、你争我夺,全然不顾百姓死活,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当时的军阀不是代表全体人民而是代表专制阶级,而是以瓜分地盘、利益纷争为目的,导致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命运将难以改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一系列“中国奇迹”,我们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道路,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话语权和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取得这一让国人自豪、世人瞩目的骄人战绩,关键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否则就会出现一盘散沙,甚至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伟大复兴也将化为泡影。张维为教授撰写的《中国震憾》一书中写到:“过去30年中国稳步崛起,而在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中,没有成功的例子。大量的事实证明,只有共产党可以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每个党员都要从现实中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信心,真正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二要贯彻党的主张。我们常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通过基层党员干部来具体落实、具体执行。大家作为党在基层的“代言人”和“传声筒”,既要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又要责无旁贷地把党的声音、党的主张传播出去,使干部群众真正与党中央同心同德、言行一致,凝聚起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三要遵守党的规矩。何为党的规矩,就是一切成文的规章制度和一切不成文的道德要求以及合法做法。基层党员干部是国家行政机器的末梢神经,廉洁与否直接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认为自己和那些“大老虎”相比,不是角色,反腐败不会落到自己头上。其实不然,反腐不只是打“老虎”,“拍苍蝇”同样重要,因为基层干部的腐败是最具离心力的腐败。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不应抱有侥幸心理,要时刻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努力争做一名组织信任、群众爱戴的好干部。 二、心系群众,在为民服务上树标杆、做表率 一是决策要问计于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群众的需求从过去的吃饭住房、上学就医等基本生活方面,逐渐扩大到社会福利保障、土地房屋征迁、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多个层面,社会矛盾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党员干部如何应对这种变化缺乏研判和举措,导致工作完全滞后于群众需求。小平同志曾说过:“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发扬改善民生的好经验、好做法,听民声、察民情、顺民愿,带着更加深厚的感情深入群众,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群众需求,到群众最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化解矛盾,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最大限度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二是工作要依靠群众。在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国内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始终一以贯之,可以说每一部成长壮大的历史都是不断获得群众支持的历史。当前,无论从全市层面还是对镇街和农村来讲,都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但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群众难发动、群众不好发动的不良导向,这一方面是由于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主体意识有待增强,另一方面也与党员干部发动、组织不力有直接关系,归根结底就是工作方法方式的问题。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是党员干部、做党员干部、像党员干部”三句话,既要保持强烈的责任心,积极改进、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有效发动起来, 依靠群众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三是处事要公道正派。自古公道最能得人心,公平既是老百姓对社会、对组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对毛泽东时代非常向往,向往什么?绝不是向往那个时代的贫穷落后,主要是向往那个时代的公平正义。人们虽然贫穷但心情舒畅,向往党的干部的纯洁性,向往那时全社会人民拥有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基层党员干部是群众共同利益的代表,要想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道,特别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不要凭个人的喜好办事,更不与民争利,让真正困难的得到照顾,让符合条件的得到补助,让思想进步的成为党员,努力创造经得起评论和检验的业绩。 三、要心中有责,在履职尽责上树标杆、做表率 有句俗话叫:“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老百姓怎么评价我们的党员?他不听你讲大道理,就看你怎么做。在《第一书记》中沈浩有一句感人肺腑的话:“你是共产党员,你是第一书记,肩负着组织的重托、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只有尽心尽力好好工作,把小岗发展起来,让小岗人富起来。”这句话道出了基层党员身上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一要崇尚学习,提升素质。学习是一个真正耳熟能详的话题,为什么还要讲学习?因为当前知识更新速度太快,不懂的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的事情太多。因此,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要学习与自己岗位相适应的业务知识,只有强大的业务知识作为工作的支撑,才能做到先人一步、引领工作、遇事不慌。要学习榜样典型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在本职岗位第一线创先争优,在改革发展主战场建功立业,争做有为干部、推动有效发展。 二要强化担当、履职尽责。担当是时代召唤下的一种客观需要,其核心是在履职尽责中无私奉献、勇于牺牲。回顾周恩来的一生,他对党和国家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担当,无论是对敌斗争之际,还是在党内出现意见分歧时,他总是坚持做对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习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周恩来这种精神,就是要切实强化责任担当,始终把发展稳定重任牢牢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面对任务挺身而出,面对问题迎难而上,敢于触及矛盾,善于攻坚克难,以忘我的热情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干出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三要满怀激情、干事创业。激情是一种可贵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品质,往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工作潜能、催生不朽的业绩。 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里所说的“精神”,指的就是工作激情。正是因为有了敢闯敢冒、敢于创新的激情,34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风险签下土地承包责任状,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做为基层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以抢的意识、拼的勇气、争的劲头,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四、要心中有戒,在个人干净上树标杆、做表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老虎、拍苍蝇,狠抓作风建设成为新常态,各方面要求有了新变化。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适应新变化、新要求,坚守底线、不触红线,真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一要严以修身、知足知止。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提出摒除私心杂念、做到知足知止是对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党员“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以致于让自己踏上了不归路,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令计划不懂律己律人终有囹圄之灾,薄熙来权力滥用难逃正义法网之捕,周永康修身不严晚节自为谋私所陷。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头脑清醒,正确看待名利得失,合理定位自身角色,不被官位所惑、不为名利困惑,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把知足知止扎根于内心、落实到行动,做一个干净有担当的好干部。 二要严格自律、廉洁奉公。在群众的眼里,无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只要是党员干部,哪怕就是一个普通的党员,都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人民论坛曾经开展过一次干部作风民意问卷调查,群众关注度排在前三位的是:廉洁奉公,占80%;作风务实,占78.2%;勤政为民,占73.6%。由此可见,廉洁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基层干部尽管位低权小,但因处在各项政策利益冲突的中心地带,如果不注意洁身自好,就会让老百姓戳脊梁骨,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刻在思想上要筑牢防线,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注意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党员群众的口碑、信任和拥护。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