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推进县域城镇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载体,着眼于产业支撑、规划引领、基础改善和机制保障,坚定不移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县城为核心、重点集镇为轴线、新型社区为依托的城镇框架逐步扩大,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做法和成效 1、坚持科学规划布局,努力构建城镇化战略格局。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立足于**发展实际,科学定位城镇发展,五年来累计投入近1000万元,聘请省级知名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理念,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和城市景观、灯饰亮化、绿化工程、基础设施、特色街景、房屋建筑风格等专项规划,坚持把全县范围内的集镇、村庄都有机地组织到城镇化进程之中,形成了“一心、四点、两线”的网络式城镇结构体系,构建了以县城建设为引领、重点集镇为辐射、新型社区为依托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格局。 2、着力改善城乡环境,努力提升城镇发展品位。精美宜居县城加快建设,**广场、一河两改造、北环路硬化等市政工程全部竣工,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并进入试水运行,县城垃圾填埋场即将建成投用,省级卫生、园林县城创建达标命名,国家卫生、园林县城和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扎岸”、围水成湖等景观工程相继建成,**街提等改造、强弱电入地、西直街综合实推进。**重点镇与生态观光农业景区建设同步启动实施,**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镇完成修建性详规编制,即将启动试验段建设。统筹实施灾后重建、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和连片扶贫开发,着力推进山地地质灾害易发区、生态环境恶劣区和边远贫困山区的群众进城入镇到社区定居,全县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个,累计完成民居改造**户,实施避灾扶贫移民搬迁**余户,解决了8万人的安居问题,********等13个新型农村社区基本建成。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形象深入人心。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完善城镇功能配套。**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境内主干线公路提等改造全面完成,新修通村水泥路和连户路**余公里,创建通村示范路**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标。**个集镇全部实现集中供水,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40处,解决了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完成了90个村的农村电网改造,城乡基本实现同网同质同价。移动通讯、固定电话基本实现全覆盖,80%以上的村连通了数字电视和宽带网络,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集中解决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等问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4、培育壮大产业基础,努力增强城镇发展后劲。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茶饮产业率先突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全县**基地面积达到18.8万亩,***产量达到6000吨,产值突破6亿元。畜牧产业主攻强村大户,建成“正大模式”2000余户,培育5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镇4个,千头以上养猪场5个,年生猪饲养量达到62万头、出栏37万头。蚕桑产业突出工厂化养蚕,建成高效密植桑园5万亩,年发种4万张,产茧1500吨。二是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十五”末的9家增加到现在的40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由**亿、**亿增加到**亿、**亿,分别增长了12倍和14倍,工业占GDP比重由24%增长到51%,实现了跨越发展,连续四年获得全省县域工业增速前十名,基本形成了**、**、**、**、**、**工业集群。三是全面繁荣旅游三产。围绕**优美的自然生态,以建设***为目标,以***、***、***为重点,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形成了“******”的**“美丽乡村游”精品线路,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以此为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商贸运输、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服务产业日益繁荣,消费市场日趋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达25%以上。 5、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努力破解城镇发展难题。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和老城区棚户区改造,五年来共争取中、省各类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亿元,完成投资***亿元,累计竣工***套,完成分配入住***套(户),累计改造棚户区***平方米,使***户***人的“老棚户”们,搬进了崭新的新楼房。放宽农民进城的户籍、医疗、社保等准入条件,保障进城农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权利。依法保障进城农民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林权和房产权,以及享受的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和既得利益,解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免费实施进城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资源流转,全县累计流转农村土地***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涉及流出户***户、流入户***户,广大农民离开土地进城务工经商。对农民进城购房定居实施政策激励,给予贷款贴息和规费减免。积极引导进城农民创业置业,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试点,最大限度提供税费减免和贷款担保贴息等优惠政策。同时,将各乡镇膨胀城镇人口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单位考核奖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实施人口向城镇集中,五年来,累计有***户农民进城定居,转化为尽享“两头”优惠政策的市民。 二、几点启示 科学规划是前提。坚持按照目标超前、理念超前、思路超前的要求编制城镇规划,注重规划的系统性、操作性和持续性,同时要注重听取和吸纳群众意见,这样既可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增加群众对未来城镇建设愿景的了解,也能让群众监督规划落实情况,可有效避免规划因人事变动而随意变动。 配套服务是重点。城乡差距的根本是城乡公共基础服务的差距,加快配套服务是推进城镇化的重点。要坚持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在加快县城、集镇的路、水、电、气、灯等基础设施和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室等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农村居民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优质公共服务,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 产业支撑是根本。发展产业既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城镇化的物质基础。城镇化的实质是由于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产业转移过程。只有产业发展,才能生活宽裕,城镇建设才有动力源泉和长久生命力,群众进城入镇定居才无后顾之忧,进而为可能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城镇化奠定坚实基础。 美丽乡村是特色。在推进城镇化中绝不以牺牲乡村为代价,坚持把美丽乡村作为总体形象定位和城乡发展的统揽,以新型农村社区为载体,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充分保护和开发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彰显建好美丽乡村的魅力,推动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城镇化。 政策撬动是保障。政策是城镇化进程中举足轻重的推动变量。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放宽农民进城的户籍、医疗、社保等准入条件,激发农民进城入镇的积极性,大胆探索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保障型住房、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多个以往政府和国有投资占主导的领域,保障了城镇化加快推进。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 1、城镇规模较小,吸引力不够。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镇的吸引力。就我县而言,县城内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加之,各镇布局较为分散、离**市区近等地理条件限制,人口的聚集效应尚不明显。如:***镇距县城约40余公里,而距**市不到30公里,加之***市交通、信息、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条件要比**县城优越,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更具吸引力,因此,除部分在县城工作的人员外,更多具有一定收入来源的人选择了**市。又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大多数人也会不自觉地选择本镇居住,而不会在县城安家。相比之下,****、****、****等乡镇选择到县城居住的人会比***、***、***、***的人要多。 2、思想观念落后,开放程度不高。城镇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取决于一个城镇是否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文明开放程度。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区位劣势明显,导致了县内居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相当一部分居民特别是中高山居民还依然坚守着“埋骨还需桑梓地”、“死葬不出乡”等古老传统,尽管这种浓厚的乡土情结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但这对于城镇化的进程而言却是一种阻力。虽然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或从事小手工业生产,初步实现了由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过渡,但家庭固有的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县内的文化氛围还不浓厚,人口素质参差不齐,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尚未形成主流。 3、缺乏产业支撑,建设资金不足。从宏观上讲,国家的经济政策、户籍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主要因素。就我县来讲,最大的制约因素还是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建设过多依赖政府投入,特别是公益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大的项目支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弱,大规模地聚集经济和人口的条件还不够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建设进程。 4、规划设计粗放,管理水平不高。整体看,我们确立了山水园林县城这一定位,制定了长远的建设规划,但精品意识不强,规划设计不细,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对建设单位缺乏有效监督,县城整体布局比较凌乱。县城内综合管理的监督主体不明确,规划执行缺乏严肃性,乱批乱建、随意改变建筑风格和用途等现象依然存在。乡镇集镇千篇一律,过境公路穿越镇区,“马路经济”较为普遍。 5、机制体制障碍,保障服务不全。现行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矛盾日益凸显,户籍改革相关配套措施不到位,农村居民进城门槛过高,进城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缺乏保障,教育、医疗等相关政策也不配套,造成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城镇化的拉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政策,不少农村不愿因身份转变而放弃拥有的土地收益和生育上的优惠,导致了农村进城的推力不足。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和对策 1、科学规划布局,构建城镇体系。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和“强化中心、完善县城、培育重点、点轴发展”的总体思路,立足优势,突出特色,采取专家听证等多种形式汲取各方意见,就城镇定位、产业方向、配套设施等制定出详细的规划方案,坚持一次性设计。首先,要突出抓好县城规划。重点是要根据已经形成的行业规模,制定各街道的发展方向,合理分布行政办公、居民生活、商贸、工业发展区域,制定详细规划,形成行业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发展框架,从而发挥聚集效应。其次要统筹抓好集镇规划。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规模、就业潜力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按照宜大则大、宜中则中、宜小则小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集镇建设,打造人口集中聚集地。要适度控制集镇规模。除**、**、**外,其他各镇集镇规划要突出精细,体现特色,不应大面积铺开,要从源头上保证有足够的人口向县城聚集。要注重整体效果,可考虑两横一纵或一横两纵的框架结构,从而形成相对集中的集镇网络,有效避免沿路建设占线长、经济人口聚集不明显的“马路经济”现象。再次要深入做好社区规划。所有新建新型社区或集中安置区都应先做规划,在此基础上,统筹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同时要做好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着重加强对城镇社区、重要地段、重点节点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工作。要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对不符合城镇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未编制控制性规划的地块不得出让、转让从事其他项目开发建设,任何项目都不得突破规划控制范围。 2、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田园城镇。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原则,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青山绿水,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优势,竭力彰显中国最美乡村魅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田园城镇化之路。加大绿化造林,突出城镇新村、公路沿线等重点部位,深入推进绿化“下山入川进城镇”,增加城镇公共绿地面积,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人工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8%以上。加强流域治理,严禁违法采砂、乱占河道和毒杀渔业资源,加强河道自然风貌恢复性整治,保护境内流域生态环境,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0平方公里。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抓好农村改水、改厕、村庄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建立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实现了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 3、强化产业支撑,打好就业根基。经济是城镇化建设的原动力。城镇化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没有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活跃,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化。因此,要坚持“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思路,切实强化产业支撑,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空间,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一是加速工业转型升级。立足矿产、生物、劳动力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精深加工,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着力构建**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力争“十二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工业集中区聚集年产值过亿元企业***家以上,提供更多就业平台,吸纳更多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二是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以茶、畜、桑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积极推进茶饮产品提质增效,扩大生猪和特色养殖规模,稳步发展蚕桑产业。鼓励发展特色养殖业,稳步发展中药材、烤烟、林果和蔬菜产业,积极培育“有机富硒”品牌。力争“十二五”末,全县茶饮产品产量达到7500吨,产值突破10亿元;新培育万头以上规模养殖企业和畜牧强村各5个,全县生猪饲养量突破100万头;全县密植高效桑园达到5万亩,养蚕突破8万张。要切实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增强大户和企业辐射带动能力,鼓励产业联合与协作,促进产业集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壮大现代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规模,提升经营效益,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和劳务性收入。三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坚持“***********”的旅游形象定位,按照“***”的总体规划布局,把整个**作为一个五星级景区进行规划和建设,政府做规划,业主搞经营,市场化营销,重点建设“一城、一镇、一峡、一山、一村、一园”和“乡村百里画廊”,以农业园区基地、生态景观、民俗文化和特色饮食为重点,做精人***、****、**游三条旅游线路,把**打造成为区域游客集散中心和***区生态休闲游示范区,使“美丽乡村”品牌唱响***、推向全国,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 4、加快农民进城,缩短城乡差距。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加速城镇化进程。县城要按照**区域副中心的定位要求,提升一河两岸和城区街道改造水平,建设新东区,改造老城区,完善城区路网和五座大桥建设,实施商品房开发50万平方米,建成限价商品房房54万平方米、公租房5万平方米、廉租房10万平方米。以县城的副中心为定位,建成***省级重点镇。配套集镇道路、集中供水、排水、简易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车站、卫生院、文化站、标准篮球场及健身娱乐场所,抓好集镇绿化美化,抓好**、广佛、**等重点镇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集镇。农村新型社区要配套居委会、文化娱乐室、标准篮球场、卫生室、生活超市、集中停车场(兼公共院坝)、配电房、净化水池、污水沉淀池、垃圾收集点,抓好社区绿化美化。支持农民在集镇和社区统规自建、联建或改造住房,统一建筑风格,彰显**特色。建立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机制。交通建设按照“出境通省公路高速化,出境通县公路二级化,县乡公路等级化,通村公路通畅化,区域公路网络化”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公路运输网络,2015年底前建成***高速,开工建设***高速,加强县乡公路提等改造,全县二级路达到12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1800公里以上。加快骨干电网工程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增强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新建***33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变电站、完成**变电站110KV升压改造工程、***35千伏输变电站建设工程,搞好农村电网维护和经营管理,全面实现户户通电、同网同质同价。加强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光缆为主、微波为辅的立体传输网建设,对现有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扩容改造,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型业务。加强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户用沼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城乡道路联网、供电同网同价、饮水安全达标、信息网络覆盖、能源清洁卫生目标。 5、健全公共服务,完善保障托底。放宽农民进城的户籍、就学、医疗、社保等准入条件,保障进城农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权利。依法保障进城农民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林权和房产权,及享受的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和其它既得利益,解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免费实施进城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对农民进城购房定居实施政策鼓励,给予贷款贴息和规费减免。积极引导进城农民创业置业,最大限度提供税费减免、贷款担保贴息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城镇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探索建立适应城镇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医疗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保障农村人口迁移与就业的安全有序。完善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老弱病残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稳定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在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同时,加强劳务输出,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同时,建立完善劳动信息服务体系,通过提供供求信息等多种方式避免农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 6、创新机制体制,拓展城镇化路径。目前农村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农村向城市转向型、城市向农村扩张型和农村内生型三种类型,都强调农村城镇化必须经过工业化和现代化才能完成。立足**是欠发达地区的县情,依靠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城镇化仍显乏力,积极探索一种可以不经过农村工业化阶段直接向农村城镇化过渡的发展模式,即“飞地城镇化”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飞地城镇化”就是立足具有优势的区域发展基础,通过国家政策、法律支持、产业优势、基础设施、功能服务等吸引群众跨区域在“飞地”聚集,“飞地城镇化”尤其适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目前,在移民搬迁的政策推动下,广大居住在高山易灾地区的群众搬迁积极性很高,但在实际推进中往往以一镇一村为单位,限制了人民群众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在县城建立城乡统筹区,打破传统的区域限制、政策约束和体制障碍,以依附县城的便利位置、功能配套的基础服务、优越的政策扶持和较大的就业创业空间,吸引各镇群众跨区域集中到统筹区定居,创新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