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告诫党员干部,一定要“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我们要担当起时代重任,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必须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下面,围绕这个问题,与大家做个汇报交流。
  一、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的现实意义
  (一)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是中国吏治文化的精髓所在。在浩荡千载的文明中,我国积累了丰富而又完备的吏治文化。纵观古今,不难发现,这一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历览前贤,但凡有兴盛之象的朝代,必是当权者极力倡导勤政廉政的结果;但凡人亡政息,必是当权者将权力私有化、为所欲为的结果。借鉴古人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晋时起,官场中就流传着“清、慎、勤”的“居官三字诀”。这里的“慎”指的就是敬畏。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帝王将相,无不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身为皇帝,很懂得“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的道理,非常注重自身形象,从不飞扬跋扈。一日,他正在宫外把玩自己喜爱的鹞鹰,不想竟遇到魏征,怕落下“玩物丧志”的骂名,慌乱之中,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给活活闷死了。唐太宗不是怕魏征,而是怕失去江山社稷。就是因为这种“怕”,他才成就了“贞观之治”的丰功伟业。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的大门两侧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是:“得一官之荣,失一官之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清朝时期,面对内忧外患,深谙此理的康熙帝,曾亲笔书写“清、慎、勤”三字,分赐大臣,让他们谨遵此礼。由于康乾的大力倡导,清朝早期许多官员都对权力心存敬畏,不敢越雷池半步,因此才有了“康乾盛世”的出现。当时,有个官员名叫叶存仁,30余年,淡泊为官,廉洁奉公,离任时,同僚趁夜深人静,用一叶扁舟将馈赠礼品偷运上船,叶存仁见状,即令随从取出文房四宝,当场赋诗一首:“月白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写毕,随将诗作和馈赠礼品一并奉还。事过两百多年,人们早已将叶存仁淡忘了,而他“不畏人知畏己知”却成了敬畏权力、清廉从政的一句格言留传下来。古代帝王将相敬畏权力,是为了保全“家天下”。如果说他们是出于无奈的话,那么无产阶级革命家敬畏权力,则完全是出于一种政治自觉。建国之初,陈毅元帅曾说过:“打仗要签署作战命令,做经济工作要审批开支,指挥员和领导者提笔签字时,手往往发抖,因为那关系战争的胜负、战士的生命和建设的成败。”1957年,邓小平同志也曾告诫全党:“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陈毅元帅的“手往往发抖”,小平同志的“三怕”,都在提醒我们,权力意味着责任,无论什么时候,党员干部都要对权力保持一种敬畏,做到重权在握如履薄冰,而不是一权在手为所欲为。
  (二)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共产党人权力观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是党员干部用好权力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习总书记强调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对党员干部来讲,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一靠想干愿干,二靠能干会干。想干愿干是基础,其动力之源又来自于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共产党员的价值取向,历来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一些偏差,突出的是把金钱和职务问题看得太重,似乎金钱、职务就是一切,为了捞钱、当官可以不顾一切。有的人职务提升的时候浑身是劲,几年不动就提不起精神;有利可图的事抢着上,无利可图时躲着走。没有理想就会胡思乱想,淡化信念就会滋生杂念。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自觉端正价值取向,以典型模范人物为榜样,在事业上保持进取心,在职务待遇等问题上保持平常心。我们要有三种态度:一是对组织要知恩图报。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经常想一想,自己从一名普通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党的干部,靠的是什么,本事是怎么得来的,官是怎么当上的?想想这些,就会对组织多一分感恩、少一分抱怨。二是看待遇要知足常乐。“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这个至理名言,凝结了多少代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多与过去比,多与普通群众比,多与基层群众比,这样就容易摆正心态,就会正确看待付出与索取,正确看待和追求个人幸福。三是干事业要知责思进。使命高于天,责任重如山。讲“知责”,就是要知党员之责,知岗位之责,知为官之责;讲“思进”,就是要思想先进、工作上进、能力长进、事业前进,真正做到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三)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是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坚强盾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渗透明显加剧,人们面临的诱惑和考验也越来越多,对有些同志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的党员干部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贪欲横生。“权力”本身与贪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一旦滥用权力,必然导致贪欲、出现腐败。所以,我们一定要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这里所说的“畏”,不是惧怕、怯懦,也不是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而是一种敬畏。敬畏,就是尊重又畏惧。它是一种庄严感和神圣感,是头脑清醒、态度端正的一种体现。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敬畏之心,为人处世就可能变得狂妄自大、肆无忌惮,甚至贪得无厌、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确人生航向,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官,从而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养上有所作为。有的人对低级趣味缺乏免疫力,从开始“试一试”“开开眼界”“过把瘾”,最后发展到陷入腐化泥潭不能自拔。某局局长XX,任局长之初,看不惯社会上消极腐朽的现象,在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多次拒礼拒贿。然而,在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开始与一些老板、大款打交道,与他们经常出入高消费和不健康场所,后来逐渐发展到追求奢侈腐化的生活,不择手段利用负责城市建设的职务便利谋取私利,先后受贿XX多万元。剖析近年挖出的腐败分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和形形色色的诱惑,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由过去政治上要求进步,变为一味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不图事业图享乐,不求奉献求名利,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置于脑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最终走上不归路。我们一定要切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应把权力视为一份责任、义务、奉献,而不能当作一种待遇、荣耀、利益,坚持立党为公、秉公用权、慎重用权,特别是不能以权谋私。任何人不注意思想改造,满脑子私心杂念,追求物欲享乐,玩弄权术,践踏职权,必然在腐朽思想侵蚀面前成为俘虏。
  (四)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是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重要保证。党员干部只有把权力看成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把用好权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来坚守,作为一种政治责任来担当,集中精力干事业,奋发有为谋发展,才能在建功立业、实现个人价值。权力用得好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用得不好就会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因而,党员干部必须以敬畏之心对待手中权力,掌好权、用好权,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心尽力、鞠躬尽瘁。党员干部如果掌不好权、用不好权,就会影响单位建设,个人成长进步。因此,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要一心一意,对待人民群众就是要一往情深,对待权力就是要慎之又慎,否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失,也就谈不上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党员干部必须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做到“权为民所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成长进步。
  二、党员干部任意践踏职权的严重危害
  前苏联雷日科夫讲过,把权力当作一种乐趣,就离堕落、垮台不远了。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党员干部如果对权力不心存敬畏,不仅滥用、用满,把权力用到极致,而且将它作为利益交换的筹码,那是极其危险的。
  (一)权力私有化是自掘坟墓。某研究所原所长XXX,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他长期以“老大”自居,目空一切,为所欲为,常对下属说“我在所里是老大,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对其飞扬跋扈的领导作风,单位的同志也进行过善意提醒和劝诫,但都遭到他的责骂。他用“唯我独尊”把自己推进了监狱。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深刻吸取这些腐败分子的教训,一定要充分认清权力是履行职责的载体,而不是谋取私利的工具。有幅对联说得好:“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以上这些人,之所以走上犯罪深渊,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把岗位当作了光宗耀祖的招牌,把职权当作了谋取私利的工具。权力私有化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把权力据为己有,用来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以权谋私;二是把自己所管辖的单位、部门或地方,视为“独立王国”,搞“一言堂”“家长制”,揽权独尊。党员干部无论是以权谋私还是揽权独尊,都是对权力的扭曲,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祸害群众,终食恶果。
  (二)权力自由化是作茧自缚。清代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描写过一个“自诛阵”,这个阵没有一兵一卒,而是布满了财、色、酒之类的东西,凡入此阵能把握自己嗜好、习惯的,都能顺利走出来。凡是把握不住自己的,见财则贪,见色则淫,见酒则醉,最终都是自己毁灭自己。党员干部一定要强化自律,自觉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培养健康情趣,加强自身修养,保持纯洁高尚的人生追求,否则,一旦放弃对自我的约束,就会倒在安逸享乐的温床上,最终蜕变成为腐败分子。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审慎用权,不越雷池一步。有的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主义、享乐的主义的侵蚀,在尝到一两次“甜头”,得到一两次“好处”后,信念慢慢动摇,渐渐把党赋予的权力看作是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导致滥用手中权力,为所欲为,最终作茧自缚。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权力,常怀畏权之心,常思滥权之害,从而有效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效。
  (三)权力商品化是出卖灵魂。权力商品化主要是权钱交易。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灵魂扭曲,价值取向变异,一切向“钱”看,把权力作为肆意敛财的工具,总想“借鸡生蛋”,热衷于与有权的人、有钱的人、有用的人打交道,甚至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拿钱不办事、拿了钱乱办事,公开“吃拿卡要”,致使权力成为商品。这种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作法,不仅出卖灵魂,而且玩火自焚。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绝不能被金钱、权势和武力所征服。如果做金钱的俘虏,成为别有用心者的玩物,人格尊严就会荡然无存。“昂扬不坠青云志,下看金玉不如泥”。党员干部在权力面前,要把塑造高尚人格作为立身做人之本、为官执政政之基,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用权、扎扎实实干事,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获得群众的信赖。
  (四)权力亵渎化是飞蛾扑火。天下之事,成于负责,败于失职。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前提。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就是因为有亿万公民在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们的党之所以蓬勃发展、兴旺发达,也是因一代代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结果。相反,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些人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的党之所以在有的问题上被人们所误解,也正是一些党员干部失职、渎职造成的负面影响。有的党员干部工作不用心、不尽责,在其位不谋其政,失职、渎职,玩忽职守,最后自取灭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拥有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必须怀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始终保持“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的思想,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我们只有始终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事实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对得起组织的重托,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五)权力享受化是饮鸩止渴。欲望上的膨胀放纵,生活上的自我堕落,金钱上的狂热追逐,使一些党员干部,全然不顾当初的誓言,忘记了身上肩负的重担,置国家的培养、组织的寄托、人民的期盼、家人的爱护、社会的忠告于不顾,铤而走险,走上了一条万劫不复的“不归途”。有的党员干部追求时髦、盲目攀比,不比工作比地位、不比成绩比享受、不比贡献比身份,讲究排场,挥霍浪费。他们在享乐主义面前,迷失了正确的方向,削弱了拼搏的斗志,浇灭了奋斗的激情,逐步消失在金山里,拜倒在“石榴裙”下,淹亡于灯红酒绿之中。追求享乐就像是恶魔一样吞噬其健康的心灵,明知前面是万丈深渊,也要纵身一跳。古人云:“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私欲膨胀、贪图享乐是造成人生堕落的腐蚀剂,是加速精神颓废的催化剂。无数的案例证明,作为领导干部,满足生活无可厚非,但贪图享乐,则必然导致腐化堕落。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珍惜手中权力,认清“放纵”之险,检点行为举止,自警自律;看清“贪欲”之祸,自觉抵制非分之想,洁身自好。
  三、常怀敬畏之心方能信步走进权力的阳光地带
  (一)在加强学习中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尤其要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我们党历来对党员干部的学习非常重视,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学习的典范。剖析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的轨迹可以发现,理论武装上的放松和权力观念的扭曲是他们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某局原副局长XX贪污公款XX万元,还有XXX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判处有期徒刑XX年。他在检查中说:“这些年来,虽然上级每年都有学习安排,自己也经常参加读书班、党委中心组学习,但学习是为了上级的检查,是为了给下级做样子看,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这些教训警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坚定政治信仰,端正人生追求,忠实履职尽责,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
  (二)在躬身践行中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有这样一个的故事:红军长征途中,部队翻越雪山,一位红军战士冻死在路边。闻讯赶来的军长看到这名同志身上只穿了件单衣单裤,袖口和裤角都磨成了碎片,一双草鞋也已经烂得快要穿不住了。军长非常愤怒,命令道:“给我把军需处长叫来,今天非处分他不可!”但喊了几遍也没有人动,正当他要大发雷霆时,一旁的同志哭着说:“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一个军需处长,没有比普通战士穿得好一点的条件吗?从权力方面来讲,他有;但从党员干部的义务上来说,他没有。这个军需处长没有放纵自己的权力,但却把一个党员干部廉洁无私的光辉形象树立在了广大红军战士面前。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正确使用手中权力,真正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民。
  (三)在强化自律中保持纯洁高尚的人生追求。说到人品官德的修养,不能不提曾国藩。初到北京做官,他便拜谭健为师。谭健告诉他,要想成就功名,先要从修身做起,具体就是要修好“诚”、“敬”、“静”、“谨”、“恒”五门功课。这里的“敬”,就是敬畏的意思。一个人要有所敬畏,畏天、畏地、畏道、畏祖宗、畏法、畏权力,时时刻刻心存敬畏。即使有了很大的权力,也心存畏惧,你就不会践踏法律,为所欲为,这样,你的外表就会自强,内心也不容易产生邪念。曾国藩严格按照这五门功课修行,甚至提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苛刻要求。他28岁中进士,30岁到京城做官,前后不到8年,便从礼部侍郎到翰林院学士,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曾国藩的出山、提拔,都曾得到咸丰皇帝辅政八大臣之首肃亲王的提携,后来让曾国藩做两江总督也是肃亲王的举荐。有人曾给曾国藩建议,你应该给肃亲王写封信,表示感谢。曾国藩觉得,要说感谢应当感谢朝廷,而且做好工作就是最实际的感谢,没有写信。后来,咸丰皇帝一死,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八大臣全贬了,肃亲王不但杀了头,还抄了家。抄家时,发现一个保密箱,里面全是各地文武官员写给他的效忠信,唯独没有曾国藩的。所以慈禧太后认为,曾国藩是诚实的君子,随后把东南的半壁江山交给了他。在曾国藩看来,富贵功名是人世浮华,唯胸襟浩大,才是真正的享有;“无实而享大命者,必有其祸”;为人之道,敬、恕二字最为重要。今天我们分析曾国藩,无非想说明两条:一是人品官德修养是做人从政带普遍性的问题,是中华文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二是曾国藩的“五门功课”涉及到做人为官普遍的道德伦理,有一定借鉴意义。诚然,我们共产党人的人品官德应当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仅要积极借鉴“仁爱、诚信、公正、慎独、节制、宁静、和谐”这些博大精深的思想营养,更重要的是要用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党性原则,来塑造自身的人格形象。
  (四)在接受监督中提升清廉从政的官德品行。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所以,每一个党员干部要把监督作为最大的关心、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自觉接受党外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公开,着力推进权力运行规范化、清单化、公开化,自觉使权力行使接受有效的监督。要自觉克服监督太严是不信任、自我约束重于外部监督等模糊认识,以及有意回避监督、消极抵触监督等不良倾向,时刻警醒自己“有权必有责、用权必监督”,时刻牢记宗旨,按权力运行规则办事,依法用权、秉公用权、谨慎用权,坦坦荡荡接受各方面监督,学会在探照灯下成长成才、干净干事,不断提升清正廉洁的官德品行。
  同志们,随着法治的完备,权力寻租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天会变蓝,水会澄清。最后,请允许我用一位母亲对他当大官的儿子说的一段话结束这次授课:“现在社会上发生的事,我不清楚;你在外面都干了什么,我也不清楚;但有一句话我要说给你听,就是你无论做什么,都要摸着心口想一想,自己所做的事情,十年后能不能见人,百年后敢不敢见鬼。如果不能见人、不敢见鬼,我劝你就不要去做了。举头三尺有神明,总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你。”<\/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