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同志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作出的战略性抉择,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面,我围绕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情系农村、心系农民,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河北正定、福建和浙江工作期间,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了深邃的理论思考和不懈的实践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形成了习近平“三农”思想。这些一以贯之的思考和实践,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是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是党“三农”工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我着重与大家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重要论述。
  第一,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深刻阐述。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路径,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
  第二,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论述。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了,才能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早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提出,要发展特色农业、大农业、搞好农业多种功能开发;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它区别于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的、平面的小农业。在2016年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总书记要求,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强化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要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千方百计增加农村收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完善经营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产业振兴在“五个振兴”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推进产业振兴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方向,科学回答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论述。总书记指出,戏好要靠唱戏人。人走了,村空了,地闲了,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早在正定工作期间就提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靠什么?很关键的一条就是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靠掌握这些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要积极创造条件,和全国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重点厂家、学者名流挂钩,实现智力延伸。经济起飞离不开人才;要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搞好人才的挖掘、引进、培训和使用。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村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试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深谋远虑,围绕“解决好人的问题”做出重大决策部署,对我国农业农村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四,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论述。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乡村是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村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早在正定工作期间就提出,建设科学化生活的现代农村,逐步把农村建成高度精神文明和高度物质文明的高水平的文明村,使农村成为优良传统、先进思想、现代文明的集合体,使千家万户成为小康之家;要舍得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花点钱、投点资,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几件长精神、长志气的好事。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要求,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形成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发展,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增强发展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对乡土文化保护、农耕文明传承、农村公共文化和乡风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第五,关于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论述。总书记指出,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要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2016年1月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重庆具有好山好水的自然基础,要把这些好山好水保护好,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又强调,农村生态环境好了,土地上就会长出金元宝,生态就会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就可以成为聚宝盆。2018年4月26日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在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生态蓝图,为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六,关于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论述。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要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作为农村小康建设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在指导思想上、组织保证上使党组织在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真正能站到前台,真正能居于“第一线”,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我们常讲,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要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组织体系,使各类组织各有其位、各司其能。2014年9月总书记在给新疆达西村党支部书记和全体村民的一封回信中写到,希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把生产搞得更好,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要靠好的带头人,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要抓住健全乡村组织体系这个关键,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要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重大意义,科学地阐明了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实现方式,为新时代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上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概括归纳了“七个之路”;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我理解,“总要求”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七个之路”揭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和内在规律,指明了乡村振兴的方向;“五个振兴”是推动目标和方向落地的主要举措及具体抓手,是做法,我们要贯通起来领会和把握。
  二、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握好“十大关系”
  乡村振兴既是个实践问题,又是个理论问题;既涉及政策措施,又涉及具体操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沿着正确方向把这盘大棋走好。深入贯彻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需要进一步准确领会战略意图、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全面了解内涵外延、科学掌握基本规律、正确处理各方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根据我在调研中了解的情况,大家要注意研究和认真把握好“十大关系”。
  第一,把握好乡村振兴与传统“三农”的关系。乡村振兴是农村的“第三次”革命,乡村振兴战略,从“农村”到“乡村”一字之变,是传统农耕思想向现代化农业文明变迁的标志性符号,是“三农”工作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和深化,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针对的是乡村“不兴”的客观现实。我们要全面把握、准确理解乡村振兴与传统“三农”的关系和内涵。在内涵上,从农业农村发展到乡村全面振兴。过去的“三农”工作更多侧重于农村经济发展,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是乡村的全面振兴。在政策上,从强农惠农富农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的农业农村政策从“多予、少取、放活”到全面取消农业税,再到逐步建立农业“四补贴”制度,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这“四个优先”,更加凸显了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必须要抓好农村改革。
  第二,把握好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当前农村发展较为缓慢,根本原因是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单向流向城市。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城市发展停顿下来等待农村追赶的步伐,而是要进一步增强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把农业与工业、农村和城市发展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让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实现双向、自由、平等流动,构建起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三,把握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城镇化是大势所趋,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xx年的xx%,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亿人增加到xx年的xx亿人,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xx亿人。xx直辖以来,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由1996年的29.5%提高到xx年的xx%。xx撤市设区以来,城镇化加快推进,由2006年的50.1%提高到xx年的xx%。当前,全国、全市和全县城镇化都还没有完成,在这个时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是要放松、放缓城镇化。实际上,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并不矛盾,就像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强调“城镇化”和“逆城镇化”要相得益彰,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xx书记也强调,在实现城市提升的同时要兼顾乡村振兴,“两大工作面、两个基本面都要管住”。目前,已经出现了逆城镇化的消费趋势,要顺势而为统筹推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要依托新型城镇化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培育特色小城镇,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
  第四,把握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x大战略”和打好“x大攻坚战”,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并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切关怀。这两项任务都十分重要,必须认真抓好。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感到,这两项任务同时推进,轻重缓急不好把握。总的来讲,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前提,乡村振兴必须首先解决好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有利于推动脱贫攻坚,同时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之计。深入分析,两项工作有三个一致性、四个不同点。三个一致性:一是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目标导向,脱贫攻坚是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乡村振兴是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确定的重大战略,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包括贫困乡村在内的农村共同实现了乡村振兴,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是在路径上具有一致性。实施这两项任务需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突破乡村发展瓶颈、补齐发展短板;推进脱贫攻坚,要将精准进行到底,从最薄弱的环节抓起,在补短板上更需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三是在政策上具有一致性。都需要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和撬动,集中力量办大事。前几年,按照中央有关部署,在一些贫困地区开展了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建成了一批贫困地区多年想建而没建成的重大项目,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步伐。这种做法在乡村振兴中同样适用,应该认真总结,加以推广。四个不同点:一是要求不同。脱贫攻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底线任务;乡村振兴是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提出的,是高线目标。二是时限不同。脱贫攻坚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限时打赢。而乡村振兴紧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到2050年才能全面实现。三是标准不同。乡村振兴是立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振兴,致力于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而脱贫攻坚的标准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传统概念上的“绝对贫困”,不能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四是范围不同。我区乡村振兴立足农村全域,惠及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xx万乡村人口(户籍人口);脱贫攻坚主要针对贫困村、贫困人口,并且通过精准施策,未来扶贫范围会越来越窄、对象会越来越少。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科学把握底线任务与高线目标,协调推进点上脱贫与面上发展,确保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统筹、有机衔接。
  第五,把握好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新动能。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旅游+’为手段,推进旅游与农业、林业和水利融合发展,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xx书记指出,进入新时代,城乡自然资本日益“升值”,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农家美食,到美丽乡村去体验“慢”生活、寻找乡愁成为一种时尚。全域旅游所倡导的“旅游+”发展理念,恰恰可以将乡村社区、田园风光、民风民俗、特色种植业等社会和产业资源,甚至荒山荒坡荒滩等闲置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为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重要路径,有利于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成为金山银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
  第六,把握好乡村振兴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题中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梯度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这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成果”。胡春华副总理在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xx书记强调,良好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要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努力建设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xx市长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战。沿高速、沿长江、沿城区景区周围的农村人居环境,是改善的重点。近年来,我区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xx%,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乡村振兴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较低,推进“厕所革命”任务繁重;农村垃圾量大面广,集中处理任务繁重;畜禽规模养殖粪污处理能力亟待加强,农作物、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化肥、农药、农膜使用不规范、利用率不高,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任务繁重。我们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让乡村振兴在近期显效。
  第七,把握好乡村振兴与城市资本“上山下乡”的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是主导力量,广大农民是主体力量。乡村振兴,单靠农村不行,单靠农民不行,必须依靠城市力量。近年来,城市资本逐渐向农业农村领域拓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引导城市资本投资乡村振兴,将会起到关键性、突破性、引领性的重要作用。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契机,打好“三张牌”,打通城市资本下乡的渠道。要打好“乡情牌”。现在的城里人,往上数三代,大都来自农村,他们当中大多怀有浓浓的乡情,只要有机会,很多人是愿意回报家乡的。要用真情打动他们,用乡情回引他们,引回来一个,可能带回来一批,对乡村振兴将会产生很大作用。要打好“项目牌”。立足地方产业优势、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资源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加快策划一批重大项目,以项目引进城市资本。要打好“政策牌”。研究制定激励城市资本下乡的政策措施,对一些重大项目,只要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可以量身订制单项政策、特殊政策。
  第八,把握好乡村振兴与农村改革的关系。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40年前,发端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第一声春雷。40年后的今天,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中国经济社会,在改革的推动下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深化农村改革,一要“扩面”、二要“提速”、三要“集成”。xx书记强调,推动乡村振兴,一靠改革、二靠科技。
  当前,农村具有数额庞大的资源,但没有被很好激活,现阶段农村的现状是:资源闲置、村破民穷,呈现“土地分散不长钱、劳力闲散不来钱、资金零星不生钱、房屋空置不值钱、自然风光不卖钱、集体空壳没有钱”的现象。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根本办法是改革,尤其要抓好“三变”改革。
  “三变”改革是农村产权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一项重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对于破解当前“三农”发展瓶颈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的重大作用。具体来说,“三变”就是资源变资产: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加以盘活;资金变股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农民变股东:农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参与分红。对于“三变”改革,我认真研读了中央农办课题组在贵州省六盘水市调研以后形成一篇调研报告《万变不离其宗:打造“股份农民”》。六盘水“三变”改革,具体方式有很多种变法,调研报告中概括为:无物不股,能产生价值的资源资产都探索入股;无奇不股,气候资源、民俗资源、村落资源、古树资源等都能入股;无事不股,干事创业首先想到用股份形式来干;无人不股,每个农民、贫困户都可以成为股东。但无论怎样变,都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就是实行“股份制合作”,让农民拥有股份,打造“股份农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实现“耕者有其股”。
  第九,把握好乡村振兴当期与长远的关系。乡村振兴战略是长远战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分三个阶段推进:一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三是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不能指望短时间就能见效;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按照中央明确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一件一件抓、一步一步走。xx农村面积大、农民数量多,农村工作量大面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尤其要有历史耐心,要有持久定力,要深耕细作,坚决防止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错误行为。为此,在推进乡村建设时,不贪多求快,不干超越发展阶段的事;在改善群众生活时,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把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事情优先解决,切实做到远近结合、谋远抓近,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只有遵循规律、科学安排、循序渐进,既积极、又稳妥,乡村振兴的效果才经得住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第十,把握好乡村振兴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乡村振兴既要全面发动、全面推进、久久为功,又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开展好试点示范。一要编制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就是要从整体上谋划乡村振兴。中央已经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各镇街要结合实际,早作安排、早作打算,科学制定未来五年规划。这方面,xx镇xx村的工作值得肯定,制定出的乡村振兴规划有亮点、有特色,符合实际、便于操作。二要抓好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市委已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分层分类开展试验示范。我们也将在全县选择代表性强、现实基础较好、工作保障有力的镇村开展综合试验示范,重点围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探索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着力推动城乡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五位一体化。
  三、xx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优势
  xx是农业大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说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主要表现在:我们拥有发展优势。全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使xx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和条件。xx农业发达,培育了优质粮油、花椒、蔬菜、畜禽、柑橘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尤其是近年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面貌显著变化,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振兴乡村提供了强劲动力。我们拥有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拥有良好的气候资源,xx属于北半球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同季,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等特点,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经济。拥有丰富的农林资源,xx大地上广袤的田野阡陌纵横、沟渠成行,成片的林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全县耕地面积达xx万亩,林地面积达xx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xx%,这些农林资源为xx成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提供了先天条件。拥有宝贵的xx资源,境内90.21%的土壤富含中高xx,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必将带动xx产业、健康养老产业蓬勃发展,必将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加健康、更加长寿。拥有发达的水利资源,xx水资源丰富,境内江河纵横,水系发达,大小河流长约千余公里,繁星点点般的水库多达200多座,丰富的水利资源让xx广大农村地区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境内自然、人文景观超过200处,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就是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我们拥有政策优势。体现在中央、市委始终把农业农村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对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xx必将获得一系列“政策红利”。体现在我区农村改革持续推进,承担的农村改革试点任务有序实施,“三变”改革步伐加快,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成效显著,综合效应加速释放,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振兴乡村注入了持久活力。体现在我们拥有许多叫得响、拿得出、可利用的“金字招牌”,相继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百强区县、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全国第一批柑橘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全国首批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区。我们拥有品牌优势。xx的农业品牌有质量有影响有市场有潜力。xx是“中国xx之乡”,xx享誉国内外,xx产品获评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品牌价值高达18亿元,带动了数十万椒农增收致富。xx是“中国生态x城”,培育了“一xx彩”xx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了粮油、花椒、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畜禽、水产等8类产品品牌,形成了“1+8+N”农业品牌体系,有力地推动了xx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拥有精神优势。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各级各部门把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为振兴乡村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三级书记”以及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奔走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为乡村振兴挥洒汗水、辛勤劳作;广大农民群众真心拥护、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大潮中,争当振兴乡村的参与者、实践者、见证者;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响应,自觉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以上这些,无不说明,xx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必将有所作为、大有可为。
  四、xx实施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
  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在xx大地上。
  第一,围绕产业振兴,突出解决农村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做好“产业兴盛”的文章。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过年时,农民素有将题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字眼的春联贴上院墙的习俗,表达他们对产业兴旺的一种朴素追求。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工程。立足优势特色资源,做特做精xx产业,做大做强加工业,做精做活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xx产业发展,推进xx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布局,把xx资源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富民资本”。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设一批加工特色基地,引进和培育一批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构建“一山一城一园三片”乡村旅游全域发展格局,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支持“互联网+农工贸”新业态发展,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农村电商。实施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工程。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引领,在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引领上下功夫,加快形成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种研发,全面加强质量监管,扎实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广营销“一xx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让“中国生态x城”“中国xx美食之乡”等金字招牌真正产生黄金效应。完善乡村产业发展要素保障体系。注重优化供给、提高效率,完善涉农资金投入机制,用好土地供给政策,加强资金和土地使用管理,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资金方面:一要推进财政投入制度改革。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加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总量不断增加。二要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解决支农项目“撒芝麻盐”“九龙治水”等问题,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流向乡村;在不改变姓“农”的前提下,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各类资金通过民主议事和协商等方式,探索投资入股经营主体,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让用之于农业农村的财政资金成为“药引子”。三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健全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服务。要深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持续推进“五权”抵押贷款,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四要引导社会资本下乡。支持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农林水利等项目建设运营,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打造特色民宿、乡村旅游、养生养老基地。土地方面:一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试点,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二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按照“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要求,稳妥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的有效载体。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三要盘活农村宅基地和房屋资源。下一步,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要在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方面加大探索力度,激活“沉睡资源”,让土地要素成为振兴乡村的“活络丹”。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网络支撑体系。围绕解决群众关切的基础设施瓶颈和短板问题,加快推进乡村交通、信息、水利、能源“四网”建设,构建面向“三农”需求的网状型基础设施体系。
  第二,围绕人才振兴,突出解决农村人口“空巢化”的问题,做好“把人留住”的文章。推进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关键在人才。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乡村振兴说到底是农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我们在推动人才振兴中,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既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也要重视劳动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打造一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力军。要打造强大的人才队伍。乡村振兴既离不开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也离不开四面八方的返乡人才;既要抓好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振兴,也要注重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的挖掘。要广开进贤之路,积极对接“津鹰”计划,深入实施乡村人才“虹吸”工程,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广纳天下英才,构筑“内外”结合、多层次的人才梯队,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让那些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懂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善经营的“新农人”“农创客”,都能在乡村振兴伟业中精彩绽放。要搭建创业创新的事业平台。要用潜力巨大、天地广阔的事业基础,调动他们创业的热情;用宽厚包容、人尽其才的环境,激发他们澎湃的创新活力;用蒸蒸日上、大有可为的前程愿景,坚定他们扎根农村的毅力,搭建起巨大的事业平台,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第三,围绕文化振兴,突出解决农村文化“滞后落后”的问题,做好“文化复兴”的文章。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只有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才能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食粮,提振农民的精气神,为农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乡村文化振兴,不能大杂烩一锅炖,必须要有导向性和主基调。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展法治和德治教育,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要着力发掘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元素。要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完善优秀乡土文化保护长效机制,创新乡土文化资源利用方式,守住农耕文明根脉。要充分挖掘爱情文化、楹联文化、长寿文化、名人文化、抗战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展现现代文明精神价值的时代特色。新时代乡村文化既有别于当代城市文化,又有别于传统农耕文化。乡村文化振兴,不能搞文化复古主义,必须契合现代精神诉求,展现现代文明风范。要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深入开展乡村铸魂行动,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民主法治观念和现代公民意识;要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第四,围绕生态振兴,突出解决农村生态“退化弱化”的问题,做好“绿色发展”的文章。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千百年来,一幅幅恬淡静谧、优美宜人的田园图景印刻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记忆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离不开绿色生产方式。要在农业发展观上进行一场深刻革命,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离不开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要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处理农村分散污水,推进“厕所革命”,改善提升村容村貌,促进村庄绿化净化美化。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离不开长效机制建设。对基础设施要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同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深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第五,围绕组织振兴,突出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做好“固本强基”的文章。基层组织涣散薄弱,乡村振兴就会步履维艰;基层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就能蹄疾步稳。要在加强党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必须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党建强村,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向前推进。要在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上下功夫,强化农村合作经济驱动。顺应时代和人民需要,健全和创新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选强配优基层干部,坚决攻克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引领普通农户融入现代经济体系,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培育壮大乡村振兴的全新动能。要在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制上下功夫,凝聚乡村振兴更大合力。在实施乡村振兴实践中,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一个都不能少。要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要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切实提高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志们,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扎实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开拓奋进、久久为功,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不懈奋斗!<\/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