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性质、地位、特征和作用,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深刻内涵,提升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理念,对于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刻总结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践,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与之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根据我国宪法和60多年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4)人大及其常委会实行合议制,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
  (5)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根本政治制度的原因分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根本”的根据在于:其一,它是我国政权的唯一组织形式,舍此,则政权无法构成,无法运行。其二,它是人民民主的最高形式,全面、直接、充分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本质。其三,它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领导的制度载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予以实现和巩固。其四,这个制度调整的政治关系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其它制度所调整的关系是具体的和单方面的。以上四个元素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成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原因所在。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经验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这样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是最可靠、也最管用的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经验。概括起来就是“1个关键”、“4个必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成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相比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不搞两院制,不搞三权分立,不搞联邦制,不搞多党制,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有的学者归纳为:
  (1)在县级以上各级人大设立了常委会;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经常性的立法权和宪法监督权;
  (2)赋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
  (3)选举制度不断完善,从等额选举发展为差额选举,直接选举从乡级扩大到县级,从城乡按不同人口比例产生人大代表到按相同人口比例产生,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
  (4)立法上从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仅有8部法律,发展为今天有240余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于2010年形成。我们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世界300年的立法之路。
  (5)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法律监督得到加强,全社会法治精神正在形成。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特点
  201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系统阐述了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政治原则,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权威和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在党中央领导下进行。二是牢牢把握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准确定位,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真正做到依法尽职。三是牢牢把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是牢牢把握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推进立法,确保法律符合宪法精神、体现党的主张、反映人民意志。五是牢牢把握民主集中制这个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活动准则,坚持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
  二、深刻领会和把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科学内涵
  (一)三者各自的含义
  正确理解三者有机统一,首先必须弄清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各自的内涵和本质。
  1.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宪法规定的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修订的宪法,在宪法的条文第一章总纲的第一条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来确定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地位的宪法权威,分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性、全面性和时代性。
  2.人民当家作主。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人民当家作主”则是宪法表述的通俗表达,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的实质也是领导和组织人民当家作主,而人民怎样当家作主要有一套制度来保证的,这个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说,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三者为何能够实现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所以能够内在统一,是因为:党的领导是前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人民当家作主是根本,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依法治国是保障,这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路径。具体来讲: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历经千辛万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历史证明:在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论人民当家作主,还是依法治国,都无法实现。党的政策和主张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规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方向和基本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序治理国家,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的信赖、支持和拥护,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深厚力量源泉和牢固政治基础。只有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有根基。人民当家作主从来就不是自发实现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都证明,只有我们党能够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带领人民群众为维护、发展、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人民当家作主绝不是所谓的“大民主”或无政府主义,它不仅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且需要法治的规范和保障。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我们党总结治国理政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我们所说的依法治国,既不是西式民主的“三权分立”,更不是脱离党的领导的所谓“司法中立”或“宪政民主”,而是要把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统一起来,通过依法治国把党的正确主张、人民的共同意志、国家的科学决策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带领人民前进。我们党历来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历来主张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在当代中国,偏离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三)三者统一于何处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那么三者到底统一于何处?笔者认为:一是从法律规定来看,它们统一于宪法;二是从现实来看,它们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的实践;三是从制度来看,它们统一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的制度平台。这里,还要说说有机性的问题。所谓“有机”,是指的每一方都离不开另外两者,每一方离开了另外两者都不再是它自身,而变成了别的什么东西或不复存在。“三者有机统一”的有机性表现在:
  1.党的领导如果离开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就会脱离正确方向,背离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削弱党的执政地位。
  2.人民当家作主如果离开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要么就不复存在,要么就成为无序的大民主,像文革时期发生的那样
  3.依法治国如果离开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要么法治国家根本无从建立,要么走向以党治国的老路,而不是按照人民的意志来依法治国。
  总之,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就会失去主心骨;离开了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就会失去民意基础;离开了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就会失去法理依据。只有坚持三者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才能保持正确方向。
  三、紧紧围绕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推动地方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近几年,XX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中共XX市委领导下,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依法行使职权,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不少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比如,修订《XX市物业管理条例》《街道办事处条例》,作出《促进和保障城市亮点区块建设的决定》《授权市政府为加强长江新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规定临时性行政措施的决定》,开展“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优化旅游供给,推动XX全域旅游大发展”专题询问。这些特色亮点工作,充分贯彻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要求,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工作才做得有声有色、可圈可点。因此,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必须始终贯彻“三统一”的根本方针,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一)地方人大工作要认真落实“三统一”的要求
  1.坚持党的领导,牢牢站稳政治立场。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在这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一是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依法履职全过程和工作各方面,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二是要通过法定程序,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三是对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活动,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再依法按程序做好相关工作。四是要认真完成党委交办的各项任务。
  2.坚持代表人民利益,始终保持为民情怀。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一是要牢记人大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坚持反映民意、落实民愿、维护民权。二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讨论决定问题,每个代表或常委会组成人员都是平等的,每人只有一票的权利,每票效力相同,最后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依法作出决定。三是要加强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四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制定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立法工作计划、监督工作计划,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使人大工作反映民意、顺乎民心,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坚持依法履职,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依法、讲程序,是人大工作的灵魂,法言法语是人大工作的基本特征。人大及其常委会所有履职行为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宪法和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立法法、监督法等是人大开展工作的基本法律。对于地方人大,还有根据上位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还有规范各种会议和工作的程序性规则等。离开这些法律、法规和规则,人大及其常委会就不可能开展工作。而且,人大依法办事,不是装样子,不是摆姿态,不是搞形式,不是走过场,而是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履职行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二)地方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1.提高度,在人大理论研究上与时俱进。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栗战书委员长对深化人大理论研究提出了“三个紧紧围绕”要求,即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思想,加强研究阐释,统一思想行动;紧紧围绕人大工作实践,认真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紧紧围绕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改革完善的建议举措。地方人大理论研究,应重点围绕这三个方面的重点进行。要更加自觉地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完善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增强人 大理论研究的思想容量。要增强人大理论研究的地方特色和特点,关注地方人大工作实践提出的各种理论需求,推动理论研究与 实际工作相用相长,增强理论研究的活力和生命力。要勇于实践,更要及时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思考,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更具实效。
  2.加深度,在人大工作机制上与时俱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需要有一套好的工作机制来推动和保障。结合XX人大工作实践看,地方人大工作机制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立法工作中,如何发挥人大主导作用,改变“政府提什么、人大审什么”的现象?如何激发公众参与立法的政治热情,避免出现“一头(人大)热,一头(公众)冷”的现象?监督工作中,如何优化常委会会议程序设计,提高审议质量?如何打通监督工作“最后一公里”,增强监督效果?代表工作中,如何完善代表履职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代表责任意识,防止“干与不干一个样”?如何拓展闭会期间代表履职的途径,搭建代表履职平台?等等。对此,地方人大应当树立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人大工作机制,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行使依法有效,保障人大代表积极发挥作用。
  3.有力度,在人大组织建设上与时俱进。近些年,在市委的领导、重视和支持下,XX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去年11月,市委首次召开加强区乡人大建设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区街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常委会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推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乡镇人大主席实行专职配备,区人大增设相关专门委员会,提高专职组成人员比例,街道人大工委配备专职主任或副主任,区街乡镇的人大足足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加强地方人大组织建设,要本着可行性、紧迫性的原则,加强指导,积极争取,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和支持推进解决新形势下制约地方人大事业发展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结构方面的问题,更好发挥地方各级人大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
  (三)推动地方人大工作方式方法与时俱进
  1.运用好发挥人大各类会议作用的工作方式。人大履职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召开人大会议、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等各类会议,通过会议讨论、审议、决定问题。要围绕议题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会议各项准备和服务工作。既要使会议形式符合法定要求,又要把会议切实开出效果。要改进会议程序设计和审议方式,提高审议质量。要加强专门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优势和作用,围绕立法、监督工作重点任务,切实把专门委员会会议开好。
  2.运用好改革创新思维抓落实的工作方式。人大工作容易做虚,不容易做实。如何把人大工作抓实,是摆在地方各级人大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要用改革创新思维把人大工作抓紧抓实。一是要落实好宪法法律规定。宪法法律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等作出了规定,要依法按程序做好人大工作,把宪法法律的规定执行好。二是要落实好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人大不像党委政府,不能直接处理具体问题,主要是作出决议决定和形成审议意见,所以督促决议决定执行和审议意见落实,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是监督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一定要打通末梢。三是要落实好常委会各项制度。各地人大都建立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尽管如此,有的工作依然不尽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执行不力。工作制度和管理规章,不在于多,贵在管用。要及时对既已出台的法规、制度、规章进行清理,汇编成册,定期组织人大工作人员学习。
  3.运用好发挥常委会整体效能和借助外脑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人大常委会的决策优势,来自于集体行使职权。按照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常委会组成人员来自各行各业的优势。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还有必要借助外脑,发动社会力量,提高议事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整合汇集党政机关、人大系统、“两院”、社科联、法律界、高校系统及企事业单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与业界精英,建强研究团队,打造智库高端人才专家库,不断提高人大智库参谋决策、推动工作的水平。要坚持高起点推进、高水平建设,从人大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选举任免、代表工作等方面入手,把调查研究、决策咨询、效果评估等纳入到人大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常委会智库在出谋划策、工作调研、理论研究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为推动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出应有贡献。
  4. 运用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地方人大工作涉及面广,如果“撒胡椒面”,什么都抓,既抓不好,也不现实。要学会“弹钢琴”,每年抓几件有影响、实实在在的大事。制定地方性法规,要注重有效管用,抓住关键那么几条,勇于并善于在矛盾的焦点上 划杠杠。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要抓住主要矛盾,力争对1至2个突出问题的解决产生较大促进作用。要注重改革创新,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工作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内容创新与方式创新相结合,围绕本地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的需要,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和有效性。(yqm)<\/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