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各位领导:
  通过学习和领悟,围绕研讨主题,结合兴国脱贫攻坚工作实际,谈几点心得体会,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近年来,兴国紧盯2019年“脱贫摘帽”目标,聚焦重点难点,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呈现力度加大、进度加快、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全县2013年底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021户127997人,贫困发生率18%,2017年底下降到12195户4188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88%,计划2019年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一、主要做法
  第一,强化责任担当,凝聚攻坚合力。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锐出战,“一边倒”推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县委常委会第一个议题固化为学习领会脱贫攻坚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在干部提拔重用时征求扶贫部门意见,表现突出的优先提拔重用。2017年以来提拔扶贫战线表现突出干部162人,其中村第一书记31人。二是压实各级责任。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梳理了14项脱贫攻坚责任主体职责清单,细化了县、乡、村三级干部职责和各行业扶贫单位责任清单,构建了更加明晰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县领导带头坚持每月2天吃住在乡,帮扶单位主要领导5天吃住在村,通过进村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三是强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结合改作风提效率“三查一通报”机制,实行明察暗访及督查问责常态化,盯紧严重影响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侵害群众利益和扶贫领域“四风”问题新表现,全面排查,严惩严治,形成了较大震慑。(今年开展了8次暗访和专项督查,对5个乡镇6个村进行了抽查、36个深度贫困村开展核查。2017年以来,对90名未按要求在岗、未能履行帮扶职责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行了通报问责。)
  第二,突出政策落实,提升脱贫质量。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整改”行动,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等指标持续发力,全面提升脱贫质量。一是努力实现产业+就业全覆盖。认真落实赣州市“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大力发展蔬菜、油茶、脐橙、烟叶、灰鹅、肉牛等优势特色产业,全县建成产业基地534个,基本覆盖全部行政村、联结所有贫困户。整合开发“九员三岗”,建成就业扶贫车间93个,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兴国表嫂”等13类技能培训,基本实现有意愿参加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全覆盖。二是提升教育健康扶贫实效。建立校长和乡镇属地双负责制,落实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2016年以来资助贫困学生10.9万人次,发放资助金1.26亿元。实行慢性病保障提标扩面,新增6种疾病为门诊慢性病病种,纳入报账范围,补偿比例由60%提高到90%;对重症精神病患者全年免费治疗、以每年2000元标准对长期卧病在床失能病人实施补助。三是有序推进安居扶贫。采取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维修加固、集中供养、保障房安置等方式,着力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对有建房能力的6890户,实行“1+X”等危改补助政策解决。对无经济、劳动能力的924户,实施保障房“交钥匙”工程。同时,利用闲置村委会、学校、厂房等集体资产,改造后供贫困户居住。对符合五保户条件或因年龄原因暂不符合的,全部安排入住敬老院。
  第三,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工作实效。坚持问题导向,全力在体制机制方面创新突破,建立“资金池”“项目池”、开辟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绿色通道”做法在全省推广。一是建立“两个池子”。将所有扶贫项目和涉农资金打包建立“资金池”“项目池”,打破以前资金项目多头申报、层层审批的困局,实现了“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2018年整合财政扶贫涉农资金8.39亿元、实施项目5224个。二是开辟“绿色通道”。出台文件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项目招投标程序,确定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以下、货物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以下、服务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乡镇按“三重一大”决策方式组织实施,加快了扶贫项目推进速度(省政府在总结这一做法的基础上,制订了《江西省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绿色通道”实施方案》,在全省推广)。三是开展“智志双扶”。 针对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问题,试点开展了“对贫困户评分定星”活动,在遵纪守法、发展生产、孝老敬亲等方面评分定星。加大了对“老人住危房、子女住新房”等不孝行为联合打击力度。同时,成立了关爱深度贫困群众基金,动员社会各界慨慷解囊,全县募捐900多万元,形成广泛影响;成功争取碧桂园集团结对帮扶,捐资1000万元设立了扶贫助学基金;争取浙江传化集团捐资1400万元,援建70个标准化卫生计生服务室。
  二、存在问题
  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兴国要实现“脱贫摘帽”任务较重、压力较大,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发展不够平衡。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人财物集中往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庄环境等发生较大变化,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明显改善。与之相比,非贫困村得到的关注更少,非贫困户享受政策不足,现行政策又不能安排项目资金到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上,以致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反而显得更加“贫困”。
  二是特殊困难群众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目前我县仍有64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36个),贫困人口12195户41887人,其中因病、因残致贫6892户,占56.5%。这部分贫困群众绝大多数没有劳动能力,无法发展生产,脱贫压力大,且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自主脱贫难度较大。
  三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当前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养懒汉”不赡养老人的不孝行为等问题,内生动力不足,勤劳致富意识缺乏。虽然出台了不少智志双扶措施办法,但为贫困户讲政策、讲形势等在短时间内难以见效,贫困户思想一时难以转变。
  四是兜底保障能力不足。一方面,由于低保户享受优惠政策多,很多群众都千方百计想着要评个低保来享受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大大增加了评审压力,有时还有维稳风险,需要更强、更专业的人力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有些乡镇敬老院设施陈旧,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年龄大、待遇低,老人生活质量不高。
  三、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允许贫困县整合的财政扶贫涉农资金用于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针对现在扶贫资金只能用于贫困户和贫困村,而大部分贫困县财力本来就薄弱的问题。建议上级允许各贫困县整合的财政扶贫涉农资金和专项资金,统筹兼顾用于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实现均衡发展,顺利摘除“贫困县”帽子。
  二是建议对贫困县社会事业支出应补尽补。根据省财政厅、扶移办《关于做好2018年我省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整合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不得将整合的财政扶贫涉农资金用于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支出,包括不能用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前教育新增教育资助金、基本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以兴国为例,今年教育、健康扶贫补助需要8506.213万元(教育1110.36万元、健康7395.853万元),加上2019、2020年,可能要超过3亿元,压力很大。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在下达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补助时对贫困县不设指标、不设限制、不设条件,应补尽补。
  三是建议出台硬措施激发内生动力。对各地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加大宣传力度,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同时,在各地对辖区范围内所有不孝敬、不赡养、不善待老人等系列问题进行集中调查摸底、开展集中教育和劝导,并加大联合整治力度、处置曝光一批反面典型的基础上,对教育劝导处置无效的不孝行为人,建议纳入个人诚信系统管理,禁止其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等。
  四是建议加大兜底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对乡镇指导、考核力度,加强对民政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切实提升乡村兜底保障工作水平。同时,建议将民政所经办人员与乡镇精准办合署办公,从源头上做到无缝对接,提高办事效率。此外,加大对乡镇敬老院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配齐配强力量,保证服务水平。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