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尚品 重能 担当 笃行
浅谈做一名合格组工干部的几点体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受省委、市委组织部委托,来跟大家谈一谈做好一名组工干部的体会。说是谈体会,其实我感觉是省委组织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我从97年至今,在组织系统工作将近20年了,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对如何为人处事和干好工作也确有一些个人感悟。简单总结一下,可以用4个词、8个字进行归纳,即尚品、重能、担当、笃行。我认为,这8个字同时也是作为做为一名合格组工干部的必备要素和基本品质,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由于水平有限,讲的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面,先跟大家分享第一个词:尚品。
  一、尚品
  品,即德。尚品,就是崇尚品德修养。自古以来,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官有德则民有德。品德是人格力量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潜移默化起作用的道德感染力,离开了这种力量,即使位高权重,也会难以服众。
  组织部门是党员、干部、人才之家,崇尚品德修养是应有之义,尤为必要。做合格组工干部更应该把崇尚品德修养放在第一位。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有品有德的组工干部?
  (一)对己清正
  “律己廉为首,立世德在先”。对己清正,就是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上坦荡磊落,作风上廉洁自律,做人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举个例子:牛玉儒同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2004年被评为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其事迹就是一个对己清正的典范:【牛玉儒同志在任期间,为与他素不相识的老百姓办过无数实事、好事,可在亲戚中却“六亲不认”。牛玉儒的5个兄妹,至今全是普通百姓。妹夫几年前下岗,妹妹打来电话求助,牛玉儒说:“这事我不能管,下岗是个普遍问题,你们要自己多想想办法,给别人带个头。”二哥的孩子想找份工作,有人说:“你叔叔在自治区当领导,让他说句话不就行了?”二嫂千里迢迢找来。但一听这事,他一口回绝:“这样的事不要找我!”二嫂当时就哭了。事情最终还是没办成。最后,孩子靠自己努力,进了一家企业工作。牛玉儒得知后非常高兴。不少老家的亲戚朋友听说牛玉儒当大官了,去找他办事,他总是婉言拒绝,然后让妻子好好招待,领他们上街逛逛,带上路费,送他们上车。牛玉儒对每一个亲朋都一视同仁,大家也就逐渐理解了,不难为他了。】结合这个事例,我个人认为,组工干部要做到对己清正,需要在三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重修养。加强修养,重在教育,贵在培养。首先是重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牛玉儒同志树立了正确的三观,并以此来指引工作和生活,被称为“全自治区最有激情的干部”;其次是重党性修养,要讲党性、讲政治、讲正气,做到顾大局、识大体,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增强四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再次是重品德修养,组工干部要注重培养三种品德:一是淡泊名利。组工干部应有君子风范,坚持以德修身,做到德在人先,利居人后。二是乐于奉献。“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才”,组工干部要扮演“渡船”与“人梯”的角色,发扬成人之美、甘于奉献的精神。三是公道正派。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的基本素养,就是要涵养谦虚正直的人品,保持忠于操守的境界。
  二是保本色。组工干部首先需要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人民的利益高于天”是牛玉儒同志的座右铭,他经常说,“我们手里有点权,就得想着给老百姓办点事。”实际上,他就是如此,经常深入基层一线,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组工干部也应如此,时刻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同时,组工干部肩负选贤任能的使命,责任大、任务重,往往成为一些跑官要官者的“攻关”对象,面对的考验和诱惑比普通干部更多,思想稍一松懈,就会陷入危险的泥潭不能自拔。因此,组工干部更应把守得清贫、耐得寂寞、经得诱惑,作为一种本色来坚守,作为对己清正的关键来践行。
  三是严律己。牛玉儒同志“六亲不认”,就是严于律己的一种体现。4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党员干部必须坚守“底线”思维(理想信念底线、思想道德底线、党纪国法底线、用权底线、政策底线等),筑牢“红线”意识。面对严峻考验,组工干部如何规避风险,树立良好形象。我认为,惟有严律己。古人曾说“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其真谛启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紧把“关口”、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做到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
  (二)对人公正
  【春秋时,晋国国君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先后任中军尉和公族大夫,做官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晋平公惊奇地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于是,晋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过了一些日子,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晋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晋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从祁黄羊举贤不避仇、不避亲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对人公正,就是不报恩怨,不计亲疏,不掺杂个人主观因素。
  组织干部的对人公正,主要体现客观公正地考察、评价和推荐干部。我个人认为,组工干部的对人公正,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不抱个人恩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像前面事例中的主人公祁黄羊那样,推荐干部完全是拿品行做标准,并不因为解狐是自己的仇人,就怀恨在心,不予推荐。组工干部也要怀有宽广的胸襟,一心为公,评价干部不抱私人恩怨,实事求是地对待每一个干部的是非功过。
  二是不存偏见定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组工干部,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要求,不随意表态、不歪曲事实、不降格以求,切实做到心正、嘴严、腰直。对“口味”不合者不存偏见,对“印象”不佳者不执己见,对有“缺点”者不抱定见,既要能容“异见”、“异行”,又要能容“异己”,始终客观公正待人、公道正派荐人。
  三是要善当“伯乐”。“人不易知,知人不易。”祁黄羊举荐自己的仇人和儿子做官,他们在任都能有所作为,说明祁黄羊有伯乐的慧眼,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出众才能。组工干部作为选人用人的直接责任人,更应扮演好“伯乐”的角色,决不能只看履历,更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要多与人才交往,善于发现人才的品质和才学。同时,还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所谓“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就是要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结合具体工作,对人公正就是要求我们组工干部做到“四个注重”:注重看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防止和纠正重才轻德的现象;注重看干部的作风,让坚持党的优良作风的干部能够奋发有为,让搞不正之风的人在党内没有市场;注重看干部的政绩,不让勤勤恳恳、踏实工作、不事张扬的人吃亏,也不让投机取巧、哗众取宠、惯于做表面文章的人捞到好处;注重看干部的群众公认程度,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
  (三)对事公心
  对事公心是指处理事情不带个人感情色彩,不循私情,不谋私利,坚持原则和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处理各项事务。中组部制作的《燃烧的青春—记湖北省云梦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原科长涂红刚》影视片,片中的主人公涂红刚就是一位对事公心的优秀组工干部代表。【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涂红刚同志交出了优秀答卷:他始终坚持公心处事,正派做人,从不以私情废公事,从不拿原则做交易。在他的工作手记中写到:“组工干部,常常扮演的是‘幕后’角色,嘴要紧,心要正。”每次干部调整,作为干部科科长的他,最先知情。他认识的和认识他的干部多,其中不乏好友、同学、同事,甚至一些领导,想通过他询问职务调整情况。对此,他始终守口如瓶,从不跑风漏气。一次干部调整,快50岁的老领导面临最后一次转岗,找他打听去向。他委婉地说:“您知道,干部工作只做不能说。”同时,他严把政策标准,一次县直某部门推荐一名正股级干部改任副主任科员,经查不符合有关条件,他如实汇报,取消了那名干部考察资格。在他工作的那几年,云梦县人事调整从没出现一例带病提拔和违规用人的情况。】从涂红刚的先进事迹中,我们可以悟出对事公心的基本要素:
  一要讲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事公心,就是要时刻坚持原则,敬畏原则,要态度鲜明、立场坚定,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感情归感情、原则归原则,不能拿原则做交易。在干部调整中,涂红刚对自己的老领导守口如瓶,取消不符合提拔条件干部的考核资格,就是讲原则的表现。人们常说,亲情、友情、乡情是过不去的一道坎。中国人历来重亲情、讲感情,但在重亲情、讲感情中必须注重方式方法,正确看待和准确把握公与私、亲与民的关系,坚守原则不动摇、坚持标准不降低、执行政策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
  二要顾大局。顾大局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大局出发,从全局着想。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处理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比如,当前全国上下致力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作为组工干部,应该顾精准扶贫这个大局,管理和服务好“第一书记”,为“第一书记”落实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四项基本任务,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三要弃私心。摈弃私心就是要剔除杂念,不搞小九九,不打小算盘,保持一颗大公无私的心,对待工作因事而不因人。古之大贤者,必出于公心。公,乃公平、公正、公开之意,“兼覆无私,谓之公”。有公心者,必不为私利所迷,不为人情所困,不为诱惑所动,为人行事不偏不倚,不倾不斜。涂红刚在工作手记中写到:“组工干部,常常扮演的是‘幕后’角色,嘴要紧,心要正。”他所记载的也正是我们组工干部应做到的。面对干部提拔任用,不嫉妒、不眼红,始终保持公心,“甘为人梯”、“甘当绿叶”。
  过渡语:
  近日,看《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论品德与才能的一段话极为精到。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从中,可以看出品德与才能都很重要。网络中也流行一句话,叫“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光有德还远远不够,我们在注重品德修养的同时,还要注重自身能力建设。下面我就“重能”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二、重能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阶段更替、结构转换、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的历史任务也经历着重大变化。今年,全国上下对于组织工作作出了聚焦“四大主业”的新部署,对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认为,作为在座的各位,最需要具备以下四种能力,即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辨才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思维能力
  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能力。作为组工干部,要想在层多面广的组织工作中较好地掌握其内在的规律,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破除旧思维、探索新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勤于学、精于取、善于思。
  一要勤于学。【前几年,《人民论坛》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比较少:34%的受访者每周读书时间不足3小时,27.6%的不足6小时。就是说,六成以上的干部每周阅读时间在6小时以下,他们自己认为,工作忙是不读书最大的原因。】可见,当前领导干部的学习状况并不尽人意。反观自身,面对新常态,我时常有强烈的知识恐慌、能力危机感。我想,应对本领恐慌的唯一办法就是坚持学、挤时间学。古人讲“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pù]十日寒。”这句话深刻指出了学贵有恒的道理。讲到这里,我想起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叫“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因为早年家境贫寒,文化素质不高。吴主孙权劝他要加强学习。吕蒙推辞说军务繁忙,没时间。孙权就说将军再忙,总没有我治理国家忙吧,我尚且每日坚持读书,你应该也做的到。吕蒙从此每天挤时间读书,终于成为一代智勇双全的名将。】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样,“手头儿”上的工作量大、繁杂、紧凑,缺乏整块的学习时间,但这不能作为不学习的借口。其实,像吕蒙那样坚持学、挤时间学,并不是难事,我们可以学学古人的“三上之功”。【北宋作家钱惟演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则读经书、史书,睡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时则读小令,从未把书放下片刻;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平生所作的文章,也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现在,学习比过去更加便捷,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比如,吃饭的时候看《新闻联播》是学习;工作时挤出十分钟看看报纸是学习;坐车的时候用手机看看时事新闻也是学习。我想,只要我们有心坚持,学习必能使我们终生受益!
  二要精于取。“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任何知识都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精于汲取、长期积累的结果。【据研究表明,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只要在7至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以后40年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工业经济时代,求学的时间延长为5至22岁;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必须终身学习。否则,就难以适应新形势。】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学使人善辨。”21世纪,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组工干部只有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才能与时俱进。【习总书记多次劝导党员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他曾回忆自己的阅读史,谈及近百部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他喜欢读马列经典著作,比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喜欢读历史和党史书籍,比如,《史记》、《战国策》等;喜欢读国学经典,比如,《论语》、《春秋》等;喜欢读中国当代著作,比如《平凡的世界》、《苦难的辉煌》等;喜欢读苏俄文学,比如《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等;喜欢读法国文学,比如,《悲惨的世界》等,当然还有其他外国文学。】我们也知道,从2010年2月起,中宣部理论局与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已经为党员干部推荐了11批学习书目,最近一期包括7种图书:《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论述摘编》(党员干部读本)、《“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抗日战争》(1-3卷)、《谢觉哉家书》、《工业4.0大革命》等。我们阅读这些图书,可以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顺应时代要求。当然,博学的同时,还要学精业务,要不然就会出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外行指导内行”等现象。要重点学习《党章》、《党规》等党的知识,重点掌握与干部、组织、人才相关的业务知识,做到熟记于心,运用自如。今明两天,省委组织部安排了许多与组织工作息息相关的专题业务培训,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大家要珍惜。
  三要善于思。善思就是要透过变化认清规律,透过苗头把握趋势,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了浮力,牛顿被一个苹果砸出了万有引力,英国冶金专家亨利?布雷尔利在废铁中发现了不锈钢……机会总是垂青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人。如果说“勤学”是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基础,那么“善思”则是开拓创新、取得成功的保证。【在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孙中山分析了辛亥革命受挫最大的原因。他认为革命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革命者仅仅凭着对国家的热爱去闹革命,却对革命何时可以成功,成功以后究竟怎样去建设国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正是由于孙中山先生对辛亥革命的反思和总结,对接下来的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做好一件事情,完成一项任务,既要有“埋头拉车”的吃苦精神,更要有“抬头看路”的聪明睿智。谈到这里,举一个我们xx市的例子。【xx常年有2万余名流动党员在外务工,存在流动党员管理难等诸多问题。为此,xx市推出了“金桥工程”,即在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外建党组织”,将流动党员重新纳入党组织管理,实现党员“流而有序、流而有效、流而有为”。这项举措享誉全国,受到了中组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开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善思才能找出“金点子”,破解“真问题”。怎样才能做到善思呢?不但要悉其内涵、悟其要义,还要系统思考,注重统筹兼顾,确保各项工作任有序推进、忙而不乱。
  (二)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沟通三种能力,对组工干部来讲应是一种硬功夫。
  一是会说话。现在,“说话”越来越成为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然而,对于不少干部来讲,说什么、怎么说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特别是面对“镜头”“麦克风”时,“不大敢说话”、“怕说错”似乎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2011年,723甬[yǒng]温线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发布会上,前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了几句让网友难以信服的话,比如“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还有“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瞬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关于这几句话对政府工作的负面影响,以及对王勇平本人的影响,我们不再细说。俗话说,“到哪山唱哪歌”。组工干部的形象直接代表着党的形象,会不会说话,说什么样的话,自然受到群众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曾批评过某些干部“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习总书记说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能言利齿安天下,说退群雄百万兵。”“说”也不是与身俱来的能力,是靠勤学苦练的结果。一要克服心理障碍,练就各种大小场合敢讲话、不怯场的心理素质,使自己具有敢讲话的勇气;二要博览群书,善于从实践中总结提高,让自己有话可讲,不讲错,使自己具有会讲话的底气;三要谨言慎行,不多说、说实话,做到“不该说的一句不说”,必须说的话要客观实在、一语中的。
  二是擅写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可能流传很远)“写”是传达信息、提高工作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组工干部经常需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经常需要在推动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如果不能炼就提笔能写、一挥而就的功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反映不出来,好的经验也总结不上来。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归根结底要靠自己多写多练。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克服“胸无点墨”的自卑心理,避免“一蹴而就”的急躁情绪,消除“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自满状态,脚踏实地、由简至繁、由粗到精,才能逐步掌握写作要领,真正有所成就。举个xx的例子,【去年以来,我们在部机关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活动,包含业务大比拼、人人上讲台、公文大比武三项内容。其中,公文大比武就是要求部机关干部“人人都动笔”,达到“个个是写手”的目的。为了倒逼部机关干部自觉锻炼写作能力,我们以半年时间为结点,采用部领导现场命题,闭卷写作的方式,全面检验部机关干部公文写作水平,努力营造了良好的“写作”氛围,大大提高了组工干部的基本功。】
  三是善沟通。【李?艾柯卡是美国商业偶像第一人,美国人称其为“创造管理史上的奇迹”。人的一生如果能做成一件事,就已经非常的不容易,李?艾柯卡一生创造了两个世界五百强。他原来是福特公司行政总裁,30年期间把福特公司经营的蒸蒸日上,后来又去了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接手克莱斯勒公司后,他首先说服国会给克莱斯勒作贷款担保,同时还说服员工削减工资,并率先垂范当年度只拿一美元工资。经过努力,使一个破落衰败的企业起死回生,重回到了世界五百强。】试想,李?艾柯卡如果不擅长沟通,没有能力说服国会与员工支持自己,那么现在的克莱斯勒公司早就不存在了。可见,沟通能力多么重要。因此,作为组工干部,我们也要善于“穿针引线”,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一方面,要多方沟通,处理协调好与各部门、各方面的关系,做到对上主动沟通,对下跟进沟通,对内经常沟通,对外及时沟通,正确、高效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形成推动工作的合力;另一方面,要讲究艺术,组工干部身份特殊,在沟通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但也不能“认死理”,要善于运用迂回策略,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不丧失原则的前提下做到有的放矢。
  (三)辨才能力
  如何识才荐贤、惜才育才,一直以来都是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国时期,“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有辨人七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而观其变;资之以谋以观其识;告之以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性;临之以利以观其廉;期之以事以观其信。(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专门考察对方的机变或应变能力;向对方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让他思考相应的计策,看他的谋略是否深远,看他的见识是否独特;人为地创造一个逆境,观察对方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战而胜之;向对方劝酒,待他醉后再观察他属于何种类型的人;投其所好,以小恩小惠引诱对方,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与对方商定某事,看他能否说到做到,是否讲究信用)】诸葛孔明的辩才之道对于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我们在取其精华的同时,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识人之功。古人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察人识人,历来不容易。什么是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如何全面、历史、辩证的识别干部?干部声名在民间,一个干部具有什么样的品行、才能和工作实绩,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要深入基层,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其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比如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看其是否旗帜鲜明、立场坚定,面对歪风邪气,是否敢于亮剑、坚决斗争,在处理急难险重复杂问题时,看其是否敢抓敢管、勇于担当、迎难而上。
  二是荐贤之能。俗话说,“不拘一格降人才”(摘自龚自珍在《己亥杂诗》),组工干部举贤荐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有荐才之心。深怀爱才惜才之真情,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辨人才,让锐意创新的人得到重用,又要合理使用那些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老黄牛”式干部,不能让人才遭到冷遇。有荐才之量。组工干部不能“武大郎开店——不用个高的”,更不能怕所荐之人超过自己而嫉妒,应鼓励、支持人才超越自己。有荐才之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识别那些投机取巧、哗众取宠、惯做表面文章的人。
  三是育才之力。育才是用人的基础,培养是选拔的前提。人才并不是天才,不是“速生”资源,其培养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作为管理、服务人才的“家长”,组工干部要千方百计搞好基础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近年来,xx区着眼于提高扶贫精准度,以实用人才培育为突破口,创新实用人才培训机制,成立了职业教育局,建成了公共实训基地,整合多部门资源,加大各类培训力度。同时,针对培训政策覆盖不到的贫困人口,免费发放技能培训代金券;对于那些享受不到国家学费减免政策的中职在校学生,免除三年学费,优化了实用型人才培育环境。】xx区的“双免费”政策,可以说在育人方面下足了功夫。我想,在座的各位也要善于出实招,出新招,为培育人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创新能力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排在了首位。谈到创新,给大家讲一个国外的例子。【美国一家制糖公司,每次向南美洲运方糖时,都因方糖受潮而遭受巨大损失。结果有人考虑,既然方糖用蜡密封还会受潮,不如用针戳一个小孔,使之通风。经实验,果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项创新还申请了专利。据媒体报道,该专利的转让费高达100万美元。】“一孔值万金”,体现了创新的价值。作为组工干部,提高创新能力,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解决意识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创新能力,就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善于琢磨问题,详细了解周围的事物、身边的事情、上下左右的情况,尤其要注意从基层群众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不起眼的想法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寻找创新的突破口;要从兴趣出发,破除“墨守成规”的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在xx市委组织部工作时的一件事。那时候,每到调整工资,都要逐人发文,不但浪费纸张,而且相当繁琐,费时费力。我考虑能不能简化程序,组织部加个章、不再专门发文了呢?这一想法,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认可。】虽然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从中看出,创新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要把握时代脉搏,把组织工作放到大环境中去思考,通过创造性开展工作,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
  二是要解决方法问题。我觉得,结合组织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出客观规律,是提高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一点。要重视调查研究,既要熟悉上情,了解掌握上级对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又要熟悉下情,经常深入基层,积累第一手资料;要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健全搜集网络,通过信息的上传下达,及时了解掌握本地区、本部门组织工作的运行情况,从中发现创新的突破口;要善于提炼总结,对于工作中好的做法,多思考、多总结,“求真”、“取长”找规律,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80年代末,为了解决教育、管理、监督党员难的问题,xx光山的一个乡镇,大胆创新,探索试行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制定了学习教育、自我评价、民主评议、组织考察、表彰处理等一系列措施,把党员等级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促进了党员作用的发挥。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开来。】我认为,光山县民主评议党员这一创新做法,之所以引起上级重视,并在全国推广,是他们善于运用调查研究、畅通信息渠道、注重提炼总结的结果。
  三是要解决能力问题。敢于质疑的品质是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有胆有识者,才会有创新。我们要在深层次学习的基础上,培养敢于质疑的个性品质。要敢于对各种办法、制度、措施、要求的合理性、合法性、成效性进行质疑,并通过大胆的实践进行检验。要磨砺坚强的意志,以强烈的进取心,克服惯性思维、惰性思想,善于打破常规,用创新的方式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此外,我们还要善于借用,奉行“拿来主义”,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刚才提到过,xx的几个创新做法,在取得成功后,被全国推广,我觉得这也是善于借用的一种表现,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启发。
  过渡语:
  刚才,我们从能的重要性引入,共同学习了“能”。现在换个角度,从逆向思维出发: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担当精神,在工作中总是找借口、找理由相互推诿,就算再有才能,最终也难成事、干不成大事。可见,要想成事,担当精神必不可少。下面,我就担当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三、担当
  梁启超曾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明白自己责任的人,是成为君子、大丈夫最基本的要求,履行自己责任的人,是大丈夫的表现)。责任意识是干好工作的源动力。这种责任意识,体现的就是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担当”一词。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专门论述“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并将其具体阐述为:“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为了使大家更形象地认识担当、理解担当。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则寓言故事。【话说,三只猴子叠罗汉翻高墙,一不小心倒了,乱作一团,互相责备。最上面的猴子说:“中间的抖了一下,我才歪了。”中间那只说:“下面的抽搐了一下,我才抖的。”最下面的猴子说:“我好像听见老虎的声音,所以抽搐了一下。”各有各的说辞,各有各的借口。】联想到现实,如果都抱着“猴子叠罗汉”的态度,碰到难题畏畏缩缩,承担责任互相扯皮,遭遇失败彼此指责,那问题谁来管,工作谁来抓,责任谁来负?这也就引发了我对担当的一些思考。
  俗话说,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新时期组织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涉及面广,特别是当前的农村配套改革、各级班子换届、基层组织建设等等,这些工作政策性、程序性和关注性都很强,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这种超常规要求的标准与组工干部工作的超负荷运转,形成了一对难以回避的矛盾,要求我们组工干部必须具备踏实肯干的“愚公精神”、克难攻坚的“夸父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一)愚公精神
  荀子的《劝学》中说,“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这句话意在说明,踏实肯干是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愚公移山为大家所熟知。故事里的愚公,率领众子孙克服吃饭、穿衣、工具的问题,世世代代挖山不止。其精髓,就是一种踏实肯干的精神。杨善洲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新时代的“愚公精神”。【杨善洲(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保山地委书记,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多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从杨善洲身上,我看到了他骨子里那种坚忍不拔、踏踏实实的“愚公精神”。组工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践行者,身上的责任大、任务重,能否踏实干事、务实作为,不仅影响工作质量,而且决定事业成败。因此,要学习并发扬踏实肯干的“愚公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字:即“信”、“敬”、“爱”、“守”。
  一要心系“信”。信,即理想信念。愚公始终把造福子孙后代作为自己的信条,坚定不移地干下去,最终将高山夷为平地。杨善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踏踏实实为民,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毕福剑(曾经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吃着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口无遮拦,戏谑[xuè]人民领袖和英雄;有些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譬如,黑龙江省政协原主席韩桂芝,专门找人在房间里设计了佛龛[kān],供奉泥佛、瓷佛、金佛三种佛像,从早到晚香火不断。她还借外出开会考察之机,跑遍各地名山古刹[chà]、佛教圣地。在被双规后,她不去反思自身的过错,反而埋怨佛祖为什么不保佑她。】这些都是理想信念滑坡的表现。当前,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社会分配机制亟待完善,“权力寻租”成为可能;价值观道德观局部失范,常常引发“破窗效应”(指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人际关系复杂化、庸俗化,使得“人情干扰”影响到原则坚持;监督制约机制失之于软,“带病提拔”时有发生,等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给组工干部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要想应对以上难题,我觉得应该以思想建设为根本,始终走在改革发展最前沿,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要推崇“敬”。敬,即敬业。俗话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钻一行。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时,还要移去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就凭着一心想让子孙后代走出大山的干劲儿,而尽自己所能去凿山开石。同样,杨善洲也始终践行着踏踏实实做事的宗旨,退休后,仍义务造林20多年。相比之下,我们有些组工干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珍惜有限的“岗位奉献期”,影响了工作的推进。有多大担当,才能成就多大事业。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有责任心、敬业心,在爱岗的基础上去敬业,在敬业的基础上去创业,牢记使命、履行职责,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和增强领导班子活力、执行力贯穿工作始终。
  三要满怀“爱”。爱,即关爱。愚公想让他的子孙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他的选择是:移山。杨善洲从“草鞋书记”到“粮书记”,他的选择是:心忧百姓苦。“人民满意”是党员干部最高的荣誉。作为组工干部更应关爱群众,坚定不移地依靠群众,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应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杜绝整天浮在机关,沉没于文山会海之中,谨防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不了解、不知晓,想事情、看问题、抓落实顾此失彼或有所偏颇。应坚持把群众赞不赞同、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败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多做一些既看得见长远又立足当下的工作,多做一些一时难以见成绩却能打基础的工作。
  四要把握“守”。守,即坚守。愚公要移山,却被妻子质疑、智叟讥笑,他们认为愚公年纪大、力量也不足,毁掉山上的一棵小草都不容易,更别说移山了。但是,愚公却认为只要有信心、持之以恒,“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同样,杨善洲在海拔2千多米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常年承受风吹霜冻、雨淋日晒,是什么造就了最后的成功,是坚守。组织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坚守对组工干部来说必不可少,落实到行动中,就是要对准服务于民的目标,放弃一蹴而就的幻想,踏踏实实地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坚守责任,摆正位置、调整心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甘当绿叶和幕后英雄。
  (二)夸父精神
  夸父逐日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是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夸父敢和太阳竞跑,体现的是敢于担当的无畏精神,我们也可称之为“夸父精神”。当前,组织工作面临干部能上不能下、不合格党员处置难、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都是“硬骨头”、“硬钉子”,都需要组工干部拿出无畏的精神,攻坚克难。【谷文昌(人民日报将其称为时代先锋),xx省林县石板岩乡郭家庄人,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在任中共东山县第一区工委书记时,了解到该县东南部有3.5万多亩荒沙滩,狂风起时,飞沙就侵袭村庄这一情况后,研究制订了治理风沙的方案,先后8次组织干部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但收效不大。他发誓:“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1958年春,县委向全县发出号召:“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全县党政军民、男女老少齐上阵,掀起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数天时间栽上20万株木麻黄树。岂料,气温骤降,持续一个月倒春寒,树苗大部分冻死。1960年夏,谷文昌带领全县再一次掀起全民造林运动,4年期间造林8.2万亩,全县400多座小山丘和3多亩荒沙滩基本绿化,141公里的海岸线筑起“绿色长城”。】从谷文昌的先进事迹,我得出了一个道理:一事当前,对任务、矛盾、困难、风险和挑战,应该不回避、敢于下深水、善啃硬骨头。具体到组工干部身上,就是要把握“三个不避”。
  一要不避事。林则徐有句话:“为官避事平生耻”,说的是既然做了官,就要干事,不能怕事、躲事,在其位要尽其责。通俗地说,就是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远在古代的官员就懂得“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道理。【董宣,字少平,陈留圉[yǔ]人(今xx杞县)。东汉初,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东汉初年,洛阳作为京都,多数皇亲国戚和功臣显贵都聚居于此,他们纵容自家子弟和奴仆横行街市,作威作福,成为了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为了整顿秩序,69岁的董宣临危受命,被东汉光武帝刘秀任命为洛阳令。到洛阳后,董宣很快就碰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家的奴仆,在光天化日下杀人,并借助公主的权势,避匿主家。之前的地方官吏都不敢得罪公主,只得任此人逍遥法外。董宣面对强权,不回避、不畏难,趁湖阳公主带着这个家奴去邙[máng]山游玩的机会,将凶犯就地正法,以儆效尤,从此洛阳的社会秩序好转,没有人再击鼓鸣冤了。】试想,如果当时董宣迫于公主的权威,敷衍塞责,就不可能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京都洛阳的秩序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组工干部“不避事”,前提就是“想干事”,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什么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眼中常有事;多掂量怎样把事情干好、干得出彩,心中常想事;多琢磨、多思考,脑中常有事。
  二要不避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组织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下大功夫研究,下大力气破解,推动组织工作在攻坚克难中创新发展。”【王彦生(全国优秀组工干部,获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委原常委、组织部长)在98年调任曲周县委组织部长后不久,在一次会议上说:“有的同志认为组织工作是不打粮食的活。其实恰恰相反,只要善为,组织工作的效果最不可限量。”“善为”,就是不避难、敢干事、会谋划。2000年,在发现部分农村党员存在党性意识差,不作为、乱作为的突出问题后,他提出开展处置农村“五不”党员(不坚定理想信念,不按时上缴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执行党的政策,不维护农村稳定)的工作思路,纯洁了党的队伍;2003年,针对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他向区委提交了“联帮驻”活动方案和街道“大工委”建设体制的构想,解决了社区“服务站”、“稳定器”和“连心桥”作用发挥不好的现状。】王彦生的事迹告诉我:任何工作中,遇到难题矛盾不奇怪,关键在于能否直面矛盾,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千方百计地回避矛盾,只会让矛盾搁浅,甚至滋长蔓延。组工干部“不避难”,最怕的是惯性思维的桎梏[zhìgù],冲不破条条框框,跳不出习以为常的圈子;最忌的是缺少解决难题的智慧,把握不准上情、吃不透下情。
  三要不避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常做事难免出错,多干事难免有误。而对出现的过错、不足,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上推下卸;另一种是主动担责。两种态度,两重境界,两种修养。【我国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教子练字的佳话,至今仍在流传。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从小跟他父亲学字,背熟了父亲的笔势论,记住了书写要领,就觉着自己练得差不多了,便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王羲之看了只是摇头、叹气,在一个“大”字下面点了一点,改成“太”字。王献之又把字拿给母亲看,母亲看完也感叹地说:“只有一点像羲之。”这一点正是父亲添上的,王献之惭愧之极,不觉重又想起了开始学字的窍门儿(王羲之曾指着院里满满的18缸水说,窍门就是练字要用完这18缸水)。从此,王献之把这句话视为“金律”,写光了18大缸水,终于也成为名震晋代的书法家,与父亲王羲之齐名。】王献之知错能改,终成大家。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错误观”如何,不仅是个人素养问题,也是组织部门的整体形象问题,要做到“不避过”,首先要不掩过,应意识到文过饰非比犯错误更可怕。其次要不愎(bì,固执任性)过,应把认错作为一种智慧,经常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否还有类似的问题,其教训何在?第三要不诿过。该自己承担的就自己承担,决不可一推了之。
  (三)工匠精神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引发社会热议,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让我们也对其精神寓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前不久,我在读《中国组织人事报》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故事,我觉得很好的诠释了“工匠精神”。【对德国企业有些许了解的都知道,“物美价廉”同德式“工匠精神”完全背道而驰。欧洲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家博飞曾说,不惜代价制造出质量最高的产品,是许多德国企业奉行的准则。他的一位朋友,在参观德国知名钢笔生产商生产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经验的师傅不断拿钢笔笔尖在纸上来回划来划去,耳朵仔细听笔尖和纸摩擦的声音,以此来判断笔尖是否合格。这位朋友笑称,难以想象一个人成年累月就负责做这么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然而,在德国,这种企业并不鲜见。博飞说,许多德国企业往往是认准了一个行业的缝隙市场,不断积累技术,成为行业领先者,再不断投入扩大领先优势。】这里包含的“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严谨、专注、精益求精、不甘于平庸的态度。组织工作的专业性很强,组工干部要弘扬这种“工匠精神”,主动克服不实、不专、不精,做到“谨”、“紧”、“劲”三个字,走在践行“工匠精神”的前列。
  一是工作态度要“谨”。谨,即慎重、小心。“只因一着错,满盘都是空。”(出自冯梦龙《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下棋时往往一步棋走错,在此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会白费,全盘皆输。下棋如此,办事亦如此!一件事费尽了精力,往往是一步不慎,就使整个事业毁于一旦。组工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单纯是个人观点、个人行为,如果粗枝大叶,马马虎虎,轻则返工,影响效率,重则会给组织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有这样一句话:“把每一个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对于组工干部来说,应善于从小处着眼,时刻保持小心谨慎的工作态度,切实把处理好群众的意见建议、基层组织的状况、党员干部的言行等小事,当成关乎国计民生,关系党和政府形象的大事来做。
  二是工作效率要“紧”。紧,即事情密切接连着。组织部门任务重、头绪多,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在这样高负荷、快节奏、无闲暇的工作环境中,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组工干部首先要培养时间意识,善于利用各种现代办公工具,提高效率,争取工作不过夜,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甚至“明日事今日毕”。其次,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对工作进行分类,分出轻重缓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亟待解决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行动方案,解决好“过河”中“桥”和“船”的问题,再按计划、有步骤进行工作。第三,要注意协调配合,明确各自分工,虚心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重视听取“能人”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避免走弯路,提高做事效率。
  三是工作动力要“劲”。劲,即力量。在从严治党新常态下,组工干部作为管党治党的“形象代言人”,被赋予了重要的责任使命,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夯基础等都是党的重要工作。这些工作要求高、标准严,岗位的特殊性要求组工干部对照匠人身上精益求精的行为,不满足于“过得去”、“交得了差”,凡事“多较真”、“勤思考”,专心专注自己的业务,及时看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差什么补什么,向先进学习、争当先进、赶超先进,切实做到横向同行互比,我比你做得更好,纵向自比,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努力成为熟悉业务工作的“政策通”,清楚本职工作的“活字典”,驾驭工作的“多面手”,保持组工干部特有的人格魅力。
  过渡语: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在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前面谈到组工干部要尚品、重能、担当,这三点,可以说是“想干愿干积极干”的先决条件。那么,如何做到“能干会干善于干”呢?我个人认为,笃行是关键。下面,我就笃行,谈一谈个人体会。
  四、笃行
  从字面意思来看,笃行,即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简单来说,笃行,就是要务实有为。
  “纵使思忖[cǔn]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爱尔兰谚语,字面意思是,农民耘地,即使在家里想出千条做法,也不如亲自下地操作。)从古至今,社会一直推崇踏实肯干、务实有为的人。战国时期荀子曾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做事情有逻辑、有思想,且能付诸实践的文武全才。退一步说,即使缺乏表达的能力,但是能够扎实做事,这样的人也不错,也是国家的栋梁。
  笃行,具体到组工干部身上来说,就是要以个人的新作为实现组织工作的新突破。当前,组织工作涉及点多线长面广,政策性、业务性、专业性都非常强。组工干部只有善于辩证思考,把握好求实与求新、全局与局部、抓点与抓面这三个关系,才能避免出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现象,使工作更有成效。当然,把握好这三种关系也是组织部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下面,我就自己在工作中的几点探索,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如何把握好这三种关系,促进更加务实有为。
  (一)求实与求新
  求实就是开展工作要扎实有效,求新就是在求实的基础上,抓住热点、难点问题,大胆探索,积极创新。
  在人们一贯的印象中,组织工作,特别是党建工作是务虚的,不像经济工作那样实打实。我认为,造成这种观点在于,当前组织工作中确实存在很多不够务实的现象,比如,在工作纵向层级上,工作成效层层递减,“上热下冷”、“上紧下松”;比如,发展党员“入口”把关不够严,在党员发展工作中,仍然存在个别农村党员质量不高的问题;又比如,便民服务工作站建设一味的追求“高大上”,为了出典型、出亮点,甚至不切实际的要求所有村干部都要在服务站内服务群众,等等。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儿,要想改变这种片面的看法,我们必须用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正把组织工作做扎实。【去年,我到xx区任组织部长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全区开展了“四抓四促”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这个行动,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当前基层党建的任务太多、太杂,基层党组织往往是顾住东头,就忘了西头,工作开展不够平衡;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抓党建工作时,只挑容易做的、容易出成绩的工作开展,面上工作不够扎实;三是部分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时,只注重挖掘、发挥服务功能,满足于帮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实事,党建工作的本源—政治功能逐渐被弱化。为了破解这些难题,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推动,“四抓四促”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就应运而生了。那么我们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首先,我们从基层党建工作涵盖的方方面面出发,将基层党建工作归纳为“组织覆盖、队伍建设、载体创新、保障落实”四大块内容;其次,我们将这四块内容的具体任务和推进措施进行分解,逐条逐项进行量化,要求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挂图作战、狠抓落实;最后,我们还结合这四块内容,制定了一系列督促检查、奖惩考评等配套措施,用制度倒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集中解决了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不够扎实的难题。】
  求实固然重要,我们还要善于创新。组织工作只有持续创新,牢牢把握主动权,才能跟上发展步伐。因此,我们在推动工作时,要务实、更要创新,这样才能推动组织工作更富成效。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确立了中国要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思想。尽管刚开始,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这是在把新中国从姓“社”改为姓“资”。但实践证明,正是小平同志“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使新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弱国,变成一个开放发展的强国。这些论述的提出,是邓小平同志基于新中国发展现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的改革创新之举。】创新不是创造,更不是凭空想象、闭门造车,而是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潢川做过的一些工作,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我在xx县当组织部长的时候,发现少数干部在本职岗位上无所适从、碌碌无为,存在着不愿谋事、不想干事、不会干事的现象。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的产生,到底是我们的干部本身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现行的体制出了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和调研,最后得出结论,干部之所以存在不想干事、不会办事等现象,主要因为现行的干部考核机制存在漏洞和短板,没能把干部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发挥出自身优势。因此,围绕“人岗匹配”这一理念,我们探索试行了《干部岗位匹配度考核办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结合年终考核工作,按照适合、基本适合和不适合3个档次,对干部与现任岗位的匹配程度进行考核,作并将考核结果为科学评价干部、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通过试行干部岗位匹配度考核,使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达到了人尽其才、人岗相适的目的,有效激发了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干部不想干事、不会办事的难题也随之而解。】
  当前,组织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需要破解的难题也越来越多,比如:如何建立健全选人用人的公正机制,努力营造一个任人唯贤的公平环境,提高组织部门的公信度;如何通过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既要实事求是,把各项工作给开展扎实,又要勇于探索,努力在如何考准干部、用好干部,如何留住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应,如何壮大基层组织,把好党员队伍质量关等方面,以创新的思维推动组织工作出效益、出品牌,使组织工作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方法不断改进。
  (二)全局与局部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盛极一时的大清王朝之所以那么迅速的衰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闭关锁国”的政策造成的。当朝者忽略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沉浸于“天朝盛世”的沾沾自喜之中,用一道政策的“铁门”,把中华民族与全世界分割开来,没能及时睁开眼、抬起头,认真看一看世界局势的变幻,最终导致一个王朝的倾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部门,把握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句话我们经常挂在嘴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那么,在推动组织工作时,如何把握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呢?我认为,必须把组织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放到全局工作中去思考和谋划,以局部工作的发展促进、推动全局工作的发展,这样才能彰显组织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xx市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如何更好的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了组织部门一个新的课题。在这种背景下,xx市委组织部主动作为,及时出台了《xx市组织部门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选派了一大批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到集聚区挂职,服务集聚区建设。同时,把集聚区建设作为促进干部成长的平台,优先把那些在集聚区建设中实绩突出的干部,提拔使用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干部支持集聚区建设的热情。干部在参与集聚区建设中提升了能力,集聚区也在干部的支持下飞速发展,形成了干部成长与工作推动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全局的同步发展。】那么,在产业集聚区建设浪潮中,xx区是如何积极作为的呢?【对于xx区来说,产业集聚区建设最大的难点就是“用工荒”。针对这一难题,我们借助“互联网+”思维,结合“党员活动日”活动,把服务企业用工做为重点,在这几个方面做了些工作:一是把“党员活动日”与宣传“+”起来,针对群众对集聚区企业用工、薪酬等不了解的情况,精准把握“双节”期间人才集中返乡契机,将活动主题确定为招工,在全区统一宣传招工政策,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家门口就业”的优势和便利;二是把“党员活动日”与培训“+”起来,针对部分群众缺乏就业技能的实际,利用活动日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手把手”对党员群众进行实用技能培训;三是把“党员活动日”与就业“+”起来,通过在活动日当天组织有就业意向的群众到企业参观,邀请企业组团举办现场招聘活动,实现人才与企业“双向”互选,以此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到产业集聚区就业,既有效破解了企业用工难题,又有力地促进了党组织的建设。】以上举得几个例子,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把握住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把局部工作放在了全局中去统筹谋划、同步推进。
  “知全局方能明晰目标,懂全局方能运筹帷幄”。把握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具体到组工干部身上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服务大局和自身职责的关系。在座各位都是各地组织部门的分管部长或职能科室负责人,每个人都分管或负责一部分业务,有自己的“责任田”,做好本职工作是大家的基本职责。作为部长的“参谋官”、“智囊团”,还必须坚持把自身职责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才能以组织工作发展助推全局工作发展。组工干部基本上都很忙,如何能忙而不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埋头苦干固然重要,但若没有“一览众山小”的胸襟和视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终只能事倍功半。从造字法来看,“心”“亡”为忙,这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有方向的忙才是有效率、有效果的忙。如何才能有方向?了解大局、了解中心工作是关键。我们一定要聚焦“四大主业”,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一方面,要放眼组工全局,善于把自己负责的工作放到组工全局中互相借鉴、互相融合,实现干部工作、党建工作、人才工作和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同步发展;另一方面放眼区域大局,善于把组织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同步谋划,使组织工作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党的各方面工作相协调。
  (三)抓点与抓面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把握好抓“点”与抓“面”的关系,就是主张用点上的经验来带动、推动面上的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集中力量抓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抓整体推进,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等地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强调,“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对于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回顾3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进程,无论是以联产承包责任制启动全面农村改革,还是设立经济特区进行开拓性探索,无论是以扩大自主权为起点改造国有企业,还是以简政放权为重点改革行政体制,一个个“棋子”布局改革开放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辟出新的广阔天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正是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以点带面的具体体现。
  抓“点”与抓“面”,是一对辩证的统一。没有点上工作的重点突破,就谈不上面上工作的整体推进;但是如果只有点上突破,没有面上推进,工作就没有生命力,更谈不上实效。【今年年初,着眼基层党建短板,xx区确定了以点带面、狠抓非公企业党组织扩面提质的思路,出台了《关于开展非公企业党建“示范提升、扩面提质”工作的实施意见》,打算利用3个月的时间,打造出20个具有代表性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并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全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整体上台阶。】这项举措,可以说是xx区把抓“点”与抓“面”具体到组织工作中的生动实践。再拿我们平时的评优评先工作来说,【我们各级组织部门,逢五、逢十(如:建党90周年、建党95周年)都要表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并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我认为,这也是抓“点”与抓“面”的一种体现,其根本目的,是希望树立一种先进导向,通过用“小典型、小模范”,带动全体党员向他们“看齐”。】组织工作中“以点带面”的实践比比皆是,但不可否认,在推动工作过程中,各地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偷梁换柱”,把以点带面概念转换为以点“代”面,在工作中广栽“盆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虽然出了很多典型和亮点,但却不去思考如何才能把点上经验复制、推广到面上;一些地方思维简单,把以点带面单纯的理解为平均用力、齐头并进,在工作中抓不住重点、抓不住关键点,“遍撒胡椒面”,结果导致工作陷入平庸。
  新形势下把握好抓“点”与抓“面”的关系,对于科学推动组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组织工作涉及领域广,任务繁重。具体到某一方面更是如此,比如党建工作包括机关、学校、农村、新兴领域组织党建等多个领域,干部工作包括教育、管理、选拔、培养等多个层面。加之,组织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很强,每一项工作都会对其他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工作又都需要其他工作协同配合。如果把组织工作比作一盘棋,那么,棋局的“破”和“解”,关键都在做活棋“眼”。这个“眼”,就是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组织工作时,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推动组织工作“棋局”步步为“赢”。
  结束语:
  同志们,刚才就尚品、重能、担当、笃行这四个词,分别跟大家谈了体会。具体来说,这四个词分别对应的是品德、能力、精神与工作四个层面。作为合格组工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必要品质,这四个层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可能也会有一些启发和感受,要想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道德是根本、能力是基础、担当是境界、笃行是保障。因此,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能自觉以高尚的品德、过硬的本领、饱满的精神状态,在本职岗位上务实重干、砥砺奋进,切实把新时期组工干部良好的作风和形象给展示出来,把我省组织工作共同推上新的、更高的台阶!
  以上是我今天和大家交流分享的全部内容。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