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知行合一 用心做最好的自己

各位学员、同志们: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一个潜心学习的季节。在这个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美好时节,我们刚刚送别了108名第一书记,又迎来了全区不同战线、不同岗位的100名科级干部。首先,我代表区委和区委组织部向本次主体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表示诚挚欢迎!区委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工作,李xx书记多次过问并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机会,端正学习态度,坐下身来、静下心来,带着问题学、带着目的听,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些学习和工作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第一个体会:用心学习,要用“真武装”,不要“假包装”
  古人讲,“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大家都是领导干部,离开工作岗位,来到党校,任务只有一个,就是用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一纸“结业证书”来包装自己、装点门面。下面,就如何搞好学习,我先谈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搞清楚为什么学?关于这个问题,有的同志可能会说,“学习很重要、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什么新意。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常讲常新、越讲越有意义的话题。
  ——学习是一种历史传承。重视学习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每当遇到新领域新课题,党都要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内先后集中开展3次学习教育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很快还要启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说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教育,充分说明我们党爱学习、善学习、比学习的优良传统是要不断传承下去的。
  ——学习是一份政治责任。去年1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对于我们来讲,总书记的这番话既是一项工作要求,也是一份政治责任。同志们只有把这份责任扛起来,真正把学习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把“第一位本领”练好、练强、练出真功,才能克服“本领恐慌”,更好地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
  ——学习是一个成长阶梯。“学所以益才,砺所以致刃。”干部既是干出来的,也是学出来的。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有可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工作中面临着“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等问题,不仅影响政策的落地见效,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还破坏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例如,从脱贫攻坚历次督导检查工作来看,我们多次出现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帮扶措施不精准的问题,有些甚至还是一些低级错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个别干部不想学习、不会学习,导致在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上不够精准。所以,同志们一定在思想上重视起来,真正把学习抓牢抓实抓好,既不能学到一点知识,就飘飘然沾沾自喜;也不能放弃学习,茫茫然无所适从。
  其次,要搞清楚学什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学习并不是漫无目的、泛泛而谈的,而要以提素质、强本领为出发点,有针对性、侧重性地开展学习。
  一要不忘初心。 “党校姓党”,是党校最鲜明的特色。我们来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来之前,我看了一下本次主体班的课程安排,党性教育课程占了很大比重,非常符合党校办学的方向和要求。同志们在接受党性教育时,要虔诚执着学、带着信仰学、入脑入心学,通过学党章党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从中悟出信仰的味道、信仰的感召、信仰的力量,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从“本分”内化为“本能”。
  二要博采众长。好学习者不寂寞,爱读书者不易老。在《梁家河》这本书里,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如何学习时,这样写到,“那‘砖头一样厚的书’,有古代的、现代的,有中国的、外国的,有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可见当时总书记阅读量之大、范围之宽,令人赞叹与钦佩。
  具体到本次学习,有的课程与日常工作结合紧密一些,可以教我们具体的实践方法;有的是一些理论知识,相对深奥难懂,不能“急拿现用”,同志们不能凭个人好恶,采取选择性学习的办法,对实用知识多学一点、理论知识少学一点,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因此,我们要做学习上的“通才”和“杂家”,不能挑三拣四、挑肥拣瘦,要多读文学经典增才气、多读经史著作增底气、多读伦理经典养正气。
  三要学有专长。“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提倡博学的同时,我们更倡导专学,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并不矛盾。在新版《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选拔领导干部的对象从“高素质”修订为“高素质专业化”,这说明素质与专业同等重要,今后选拔干部不仅要看素质还要看专业。
  同志们在各自单位承担着重要职责、从事着重要工作,有的是业务能手,有的还是行业专家。但是,时代在发展,知识在爆炸,如果我们不及时跟新专业知识、优化专业技能,就会和时代落伍、与工作脱节。大家在学习培训时,一方面,要在课堂上认真学、认真记,通过课堂教学,补齐知识短板;另一方面,要加强自我学习,利用这段时间,系统梳理自己的专业知识,查缺补漏、完善提高,真正让“专家更专业、行家更内行”。
  再次,要搞清楚怎么学?学习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情,没有捷径可走,但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积极主动学。先给大家讲一个“30里取书”的故事,讲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听说一位北京知青有本叫《浮士德》的书,就走30里路去借,后来那位知青又走30里路来取回这本书。如今,我们不缺书,既不需要30里借书,也不需要30里买书,但我们缺的是总书记“30里取书”那种求学若渴和孜孜以求的精神。现在,大家都在用“学习强国”开展学习,效果不错。但是,试问一下,如果不积分、不排名,有多少同志愿意拿起手机、打开电脑,主动登陆“学习强国”去学习呢?事有所成,则必学有所成。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始终保持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干出更多的实绩,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要结合工作学。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曾国藩曾有一句名言,叫“败人两字,非傲即惰”。傲是什么?傲就是不学习、不思考、不借鉴,做事随心所欲、跟着感觉走。惰是什么?惰就是懒惰,不实践、不实干,搞空想主义。
  举个例子,上周我们参加了全区脱贫攻坚推进会,李书记提出了工作要求,几位同志交流了工作经验,对于李书记的要求和同志们的好经验、好作法,如果我们听了之后,没有触动,没有引起共鸣,认为别人还不如自己,这就是“傲”;如果听了之后,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一听了之、无动于衷,这就是“惰”。大家在党校学习,既不能“傲”,也不能“惰”,既不能当“闲人看客”也不能当“匆匆过客”,要把学到的知识带到工作岗位上去,运用到实践中去,千万不能学习之后 “竹篮打水一场空”,到头来一无所获、两手空空。
  三要持之以恒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干部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朝夕之功。同志们在党校集中培训20天,不仅可以开眼界、长见识,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培训结束后,同志们还要拿出更多的时间继续学习,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有的同志可能会说,平常工作忙、任务重,没有时间学习,最多只能做到“看报只看题、读书只读皮,新闻看提要、文件看摘要”。但是,我认为,“工作太忙”绝不是放松学习的理由,“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学习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就会让我们受用一生。
  关于学习,我就和同志们交流这么多,引用莫言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第二个体会:用心干事,要练“真功夫”,不耍“假把式”
  最近,湖南常德市委书记周德睿的一篇讲话,火爆微信朋友圈,其中有一句话值得我们学习(x书记和x区长在上周脱贫攻坚大会上都引用过),他是这样讲的,“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人生没有四季,努力就是旺季,不努力就是淡季。不努力,听到的永远是别人的好消息。” 我认为,要想让别人不断地听到我们的好消息,首先要练好以下几项“真功夫”。
  一要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说了这一句话,迅速在网络上刷屏,引起国内外舆论广泛热议。一句话、8个字,字字千钧、振聋发聩,饱含着总书记爱民为民的无私奉献之情、许党许国的情怀与担当。
  我们经常讲,“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情怀。” 现在,很多同志不缺情感缺情怀。那么,到底什么是情怀?我认为,情怀是情感的升华,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一种更高层面的自觉性理想抱负和追求,实质上,就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热爱人民忠诚于党的孔繁森,“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的杨善洲,他们在工作中饱含着无限为民情怀和奉献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多一些为民情怀,才不会失去精神力,内心不会浮躁,不会好高骛远;多一些情怀,才不会与群众渐行渐远,感情淡薄,不会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袖手旁观;多一些情怀,才不会缺少激情和动力,在困难面前缴械投降。
  二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担当是一种政治品质,是干部的天职和本分,是衡量好干部的基本标准。党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就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遇到事情就要担责、负责,不想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就是丢了本分、失了本职。敢于担当不仅体现在平时工作中,更体现在紧急关头上。在一些急事难事面前,许多领导干部挺身而出,展示出敢于担当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但是,也有一些干部在危机面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有的顾虑重重、“鸵鸟心态”,有的忧心忡忡、茫然不知所措,有的慌乱以对、以致乱中出错,给工作造成被动局面。
  前几天,牺牲在四川大凉山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面对熊熊山火,他们毅然决然奔向火海,没有犹豫、没有迟疑,用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往无前的血性担当震惊了世人、感动了国人。相比他们,我们的工作环境优越百倍千倍,既不用上刀山也下火海,我们完全没有理由不去担当、不去尽责。
  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关键时刻一定能够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如果“避事”而不积极干事,“躲事”而不认真处事,该说的话不说、该干的事不干、该负的责不负,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我们应当始终相信,不论遇到什么危急情况,只要领导干部敢于担当,我们的党旗就能在那里高高飘扬,就能够安定民心、凝聚力量。
  三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矛盾问题面前,最能考验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敢于担当,就是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敢于直面矛盾,跳进矛盾漩涡中去解决问题。实践证明,我们党的事业就是在攻坚克难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我们许多优秀领导干部也是在解决复杂矛盾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当前,我们处在打赢三大攻坚战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期,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不同领域矛盾相互叠加,需要啃的硬骨头很多,躲不开也绕不过去。如果领导干部抱着“宁可不干事、千万别出事”的心态,抱有“等靠要”的想法,坐看矛盾问题积累恶化,最后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面对困难,同志们要发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决不能被困难所吓倒。要善于解决工作中的具体矛盾,把解决突出问题和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破难题以求实效,带动全局工作整体提升。
  四要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心态。“心悦则物美,心悲则事哀”。好的心态是积极状态的催化剂,是事业成功的垫脚石,可以使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反之,心态不好,总是一味地抱怨、不满,患得患失,就会放大工作生活的困难,最终只会故步自封、平庸无为。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的要求,我们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工作,总体上有条不紊、风清气正,但是,个别同志认为改革就是调整干部、提拔干部,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就耐不住寂寞、忍不住性子,挖空心思、削尖脑袋去打听消息,动用所谓的“政治资源”托关系找门路,有的不走“前门”走“后门”,有的不走“正门”走“偏门”,生怕自己在机构改革中错失良机。同志们,这种心态是很危险的,是要不得的,如果不及时改正,迟早会出问题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生难过一百年,而担任领导职务的时间更有限,我们有进的那一天,就会有退的那一天。对待进退留转,要有平常心态,得之不欢、失之不悲,不骄傲、不气馁。对于组织的提拔和重用,不能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而应该把它看作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对于一时的没有提拔,不要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而要正确对待、自我加压,把它当作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动力。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我们不能正确面对这种落差,怨天尤人绵绵不断,抱怨埋怨声声不息,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
  党组织用人历来讲究公道正派、公平公正,对每一名干部都是关心、爱护的。我们要正确认识干部成长的规律,潜下心、扑下身干工作,把干事留给自己,升迁交给组织,决不能“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调动,到处去活动”。要把视野放远些、胸襟放宽些、境界放高些,正确看待个人荣辱得失和进退去留,不计较一时成败、一职高低,不沽名钓誉、不互相攀比。我们要做《人民的名义》里的“易学习”,努力成为一名潜心静气、埋头苦干、积极作为的实干家;而不能做怀揣升迁白日梦、大搞歪门邪道的“祁同伟”,不然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位哲人说过:“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要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逆境时,保持“岁寒知松柏”的韧劲,积极面对、妥善处理困难挫折,不断提升抗压能力,在挫折的磨砺中百炼成钢。顺境时,要“静观庭前花开花落,坐等天上云卷云舒”,不骄不躁,不搞自我膨胀,能静得下心学习,沉得下心干事。
  第三个体会:用心做人,要有“真性情”,不要“假谦恭”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做人是做官的前提,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有高尚人格的人,是厚道的人。下面,就如何做人做官,我简要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是讲政治修官德。通过学习新版《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我们可以发现,“政治名词”成为高频词汇,一共出现了21次,相比旧版条例增加了15次。比如,在总则中,明确“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选拔任用条件,增加“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考察环节,增加“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的内容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即便是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也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为我们树立了坚守信仰不动摇的楷模。但是,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羞于讲共产主义,羞于谈理想信念,有的连“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都答不全,连入党誓词的内容都忘记了,又何谈信仰。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的政治问题,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上就靠不住,这样的干部再有本事,我们也会一票否决,坚决不用。
  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必须不断增强政治觉悟,学懂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定力、政治担当,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必须通过政治历练这个必要途径,提高政治能力,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承担的领导职责匹配。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历来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一贯方针和根本原则。从新修订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来看,选拔任用干部的7条原则修改为6条,其中“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从旧版第3条调整为新版第2条,仅次于“党管干部”原则,充分体现了“德”在干部选拔任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政德是干部人格品质、思想行为的内在准则,是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在工作和从政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一些曾经的“明星干部”“青年俊才”出了问题,都是在“德”字上摔了跟头、破了底线。大家要时刻谨记“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要把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成长和发展道路上的“定盘星”。
  关于德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有过这样的论述,“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同志们一定要牢记于心。
  讲到这里,我套用电影《流浪地球》的一句经典台词,供大家参考,“道路千万条,信念第一条;政治有偏差,亲人两行泪。”
  二是知敬畏守规矩。官有所畏,业才有所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常怀敬畏之心的干部,不会轻易浮躁,不会进退无度,不容易出格,不容易犯错误。“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使得万年船”。没有敬畏,就没有规矩意识,权力就不受约束,就会出现滥权、专权、弄权。
  “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当官和发财之间划清界限,时刻提醒自己远离名利场,不要被不法分子“围猎”,成为他人的“期货”,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而且会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严重损失。要防微杜渐,守住“诱惑关”,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远离和抵制各种诱惑,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他时常漫步于歌台舞榭之上,沉湎于酒绿灯红之中,在追求奢靡享乐的生活时,把理想信念、党员干部身份抛之脑后,忘得一干二净,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因此,我们每一名同志都要洁身自好,守住“自律关”,慎权慎独慎微,经常扪心自问,自检自省、自我约束,保持清醒头脑。要从善如流,守住“监督关”,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当然,远离名利场并不是让我们和所有的经商者之间“泾渭分明”,对他们“敬而远之”。我们要做的是,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回避功利交往的“吃吃喝喝”,谢绝称兄道弟的“拉拉扯扯”,防止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勾勾搭搭”,不要被不法分子“下套”“捕获”,甚至“绑架”,不要不知不觉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以免到时追悔莫及。
  讲到这里,我强调一下学习期间的纪律问题,同志们来党校是当学生的,不是来当领导的,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服从学校管理,认真落实各项学习制度和生活制度,相互之间不得以任何名义吃请、请吃,如果发现违纪行为,我们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三是转作风树形象。作风连着民心,连着民意,具备优良的作风才能成为党和人民所信任的干部。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必须以更加严实、更加踏实、更加务实、更加求实的作风,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以务实重干的形象来感召人民群众,形成社会各界力量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今年是“干部作风提升年”,同志们要认真落实市委、区委有关工作部署,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深查细纠自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并拿出过硬措施解决好、消灭掉,让良好作风成为工作的“助推器”、干群的“连心桥”。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形象破坏容易重塑难。党员干部的个人形象,不仅代表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党风、政风的集中反映。在群众眼里,党员干部的形象就是一种导向、一种引领、一种范本。特别是领导干部,社会关注度普遍较高,更不能在群众和基层干部面前端架子、搞特权、耍威风。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样子’与‘架子’,表面上看有点相似,内在的含义则有天壤之别。‘样子’是好的形象,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干部的德才和实绩。‘架子’则是徒有其表,而且是群众不欢迎的形象。”同志们要牢记,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要始终心系百姓、心怀党的事业,做出干部该有的样子,决不能把功夫花在形式上,将心思用在摆谱上。同样,我们来党校学习,也要多一些“学生”的样子,少一些“当官”的架子。
  同志们,不拼不搏,人生白活;不苦不累,人生没味,最牛的成功来自最傻的坚持,无论是学习、干事还是做人,只有我们时刻保持一颗向上向善的初心,在有风有雨的常态,以风雨无阻的心态、风雨兼程的状态,脚踏实地、奋力前行,一定会“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不对之处也请同志们批评指正。最后,祝同志们在党校学习期间,身体健康,学习进步,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谢谢大家!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