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同志们:
  领导干部讲党课是开展“**、**”专题教育、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的规定动作,也是加强党性锻炼、推动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按照主题教育的统一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讲党课。近期,我一直在思考,讲什么主题。通过参加读书班,重温红色历史,有一种精神,让我深受触动、很受鼓舞。是什么精神?就是斗争精神。直到观看了建国70周年庆祝大会和盛大阅兵式后,更加加深了我对这一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对初心的执着坚守,也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和力量源泉。为什么这样讲呢?今年的阅兵式,大家都看了,59个多兵种方队、1.5万名解放军、580台新型装备,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特别是10万名群众、36个游行方阵,分“建国创业”“改革开放”“伟大复兴”三个篇章,展现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征程。参加游行的群众中既有战功显赫的老红军、老英模,也有情系群众的优秀共产党员、公务员,既有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农民工,也有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最美园丁。可以说,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复兴崛起,都离不开斗争精神,都离不开社会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每一位建设者、奋斗者,都是广大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守初心,不畏艰险,不懈奋斗得来的。下面,我围绕斗争精神和大家分享一些感悟体会,由于知识储备、思维角度和理论水平有限,与专家学者相比,与大家的期待相比还有差距,主要是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也希望能让大家有所触动、有所启发。这里,我讲四个问题:
  一、什么是斗争精神?
  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总书记的讲话中“斗争”一词出现近60次,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矢志不渝、排难奋进的坚定意志,彰显了我们党一切为民族、一心为人民的奉献精神。那么,什么是“斗争”?斗争的原本意思是矛盾双方的冲突,也就是一方力求战胜另一方,可以引申为批判控诉、努力奋斗。归结起来看,斗争就是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斗争精神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抽象的概念和口号,而是经过了实践的沉淀和升华。习总书记所号召的“斗争”,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民立场”,归根结底,就是坚守初心。为什么这样讲呢?从字面意思看,说文解字中解释,“初”就是起始,字形采用刀、衣会义,可以引申为裁剪衣服的开始,也就是做人做事干工作最初的初衷、最初的原因。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心”也就是心脏,习惯上指思维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通俗地理解,“初心”的本意就是花心思量体裁衣,用匠心赢得顾客满意。可以说,衣服做得的好不好,反映的是工作态度,体现的是人生价值,折射的是品位格调。往深里讲,初心就是我们党立党执政的根本所在,回答的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发扬斗争精神归根到底就是要坚守初心,初心越坚定,斗争精神就越强,取得的结果就会越好。这里,我给大家做三个比喻:第一个比喻:斗争与初心好比冲锋与旗帜。**、**吹响了全体党员干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奋进号角。斗争好比冲锋,初心好比旗帜。只有旗帜高扬,冲锋才能锁定阵地、聚力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反之,如果旗帜飘摇不定,冲锋就会迷失方向,队伍就会一盘散沙,战争就会一败涂地。第二个比喻:斗争与初心好比攀登与目标。我们干工作好比爬山登高,山顶就是我们的目标、就是出发时的初心所在。攀登的过程就是奋斗的过程,无论山有多高,崖有多险,只要以顽强的毅力勇于攀登,就能成功到达山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唯有坚守初心、紧盯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攻克艰难险阻,不断提升事业高度,最终实现民族梦想和奋斗目标。第三个比喻:斗争与初心好比劳作与种子。如果要想把事业干好,作出群众认可的业绩,就要始终怀着不懈奋斗的精神,在各自岗位辛勤劳作、默默耕耘。通过激情创业、踏实干事、真诚服务,才会有“春种一颗子、秋收万担粟”的丰收喜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都能体会到,付出的艰辛越多,收获就会越大,群众也就越认可。
  那么,我们如何评价一个党员干部有没有斗争精神,主要有三个标准:首先要看斗争方向是否正确。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最大的优势。无数事实证明,凡是党中央有权威、党团结统一的时候,就能汇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攻坚克难;削弱否定党的领导,国家就会陷入灾难,人民就会步入苦难。因此,对危害党的领导和权威的各种风险挑战,危害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危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都要旗帜鲜明地坚决斗争。其次要看斗争勇气是否坚定。我们党是在百折不挠、千锤百炼的长期斗争中诞生、成长、壮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大革命失败的血泊中走向井冈山的新生,从长征的艰险走向延安的崛起,从西柏坡的一方天地走向全中国的基本解放,将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战则必胜的斗争勇气。可以说,勇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态度和钢铁意志。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斗争勇气,必须涵养斗争风骨、坚守斗争气节、增强斗争胆魄,不仅要与错误的人与事作坚决斗争,还要与事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和困难作坚决斗争,更要与自己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慵懒、退缩等消极态度作坚决斗争。只有拿出“敢较真”的斗争勇气干事创业,把心态摆正、把信心鼓足,让各方面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闯关夺隘、啃下硬骨头。再次要看斗争本领是否过硬。斗争是一门艺术。发扬斗争精神,不仅要坚定方向,勇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会斗争。毛主席在解释“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时指出,斗争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斗争达到新的团结,而不是争强好斗、破坏和谐。我曾经读过一本书,书名叫《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里面一个故事场景对我触动很深。1984年,邓小平为了香港问题举行中英谈判。谈判刚开始,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盛气凌人,态度坚决地说“如果离开英国的管理,香港就乱了”。小平同志从开始心里装着香港回归的祖国统一大局,从心理、言语、情感等方面,灵活运用斗争方法,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主权问题不容谈判的态度,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但打仗是不怕死的!”话音刚落,撒切尔夫人愣了好长时间,退场的时候神情还有点恍惚,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上跌了一跤。这个故事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蕴含着高超的斗争策略和斗争艺术。我们讲斗争,就是要准确把握大势和大局,谋划斗争策略,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争取共赢。具体到当下,全区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的大局观念和斗争精神,在实践历练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不断提高谋划工作、团结共事、推动发展的本领。
  二、谈谈斗争精神的时代内涵
  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斗争精神,贯穿于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做人做事全过程,是每个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内在要求。“斗”是对对立面的否定,“争”是争取,要达到的结果。通过“斗”,祛除作风顽疾,解决困难问题,啃下硬骨头,补齐发展短板;通过“争”,争取发展红利,争取民生福祉,争取群众支持,推动各项工作争先晋位、争创一流。通过近期的进一步学习,我自己初步形成了五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斗争精神就是站稳立场。如果说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那么讲党性、讲原则就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材料”。没有正确的立场,就没有党性,就没有原则,更谈不上斗争。斗争的过程就是捍卫真理的过程,说到底就是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出于公心、保持公道,不当“老好人”,心无旁骛地为发展干实事、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与平时所说的“争斗”不一样,不是谋一己之私利、报私怨、徇私情。《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备受关注,电视剧中吕州市开发区管委会书记易学习成为了“网红”。一张老实木讷的脸庞、一身黝黑矫健的身躯,一个在县处级岗位上一干就是28年,先后担任7个县(市)区的“一把手”,带动近百个乡村脱贫致富的老书记,成为了贪腐分子眼中的“一根筋”,人民群众心中的“易青天”,观众眼中的“好干部”。不难看出,对群众有利的,我们就要脚踏实地去干,对损害群众利益的,必须旗帜鲜明反对。我想,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精髓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斗争立场。第二个观点,斗争精神就是精气神。毛主席讲,与天奋斗、与地奋斗其乐无穷。20世纪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曾在我国西部打井找油,结果毫无所获,就断言中国地下无油,是一个“贫油国家”。面对国际舆论压力和各种“无情打击”,年轻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偏偏不信这个邪。他理直气壮说:“美国的失败不能断定中国地下无油。我就不信,油难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在这种强烈的自信心的支配下,他开始了30年的找油生涯,运用地质沉降理论,相继发现了玉门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五大油田,表现出了为党奉献、百折不回的革命初心和屡遭失败、再垮再来的精气神。还比如,河南林州的红旗渠,我曾经去过三次,感触很深,非常震撼。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1960年2月10日,县委召开了“引漳入林”实施大会。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建渠大军开赴太行山里漳水河畔。3700名农民组成的水利队伍,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群众生存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孕育产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也启示我们,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呈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保持斗志昂扬、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对于认准了的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第三个观点,斗争精神就是担当实干。担当的大小体现着斗争的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尽多大责任就会有多大成就。担就是勇挑重担,当就是独挡一面。2019年2月25日是一个永远值得怀念的日子,我们身边的榜样李志霖上班途中因车祸去世,永远地离开了这方恋恋故土。从事农村工作16载,担任村支书长达14年,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发展教育事业,从争取项目到修路打井,从走访民情到扶贫济困,村上的一草一木、点点滴滴都见证了他的民心、耐心、决心,成为他担当为公、心系村民的生动写照。李志霖离开已半年多时间了,但只要提起他的名字,乡亲们总有道不尽的感激和不舍。正是因为我们队伍中还有很多像李志霖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城市管理、产业培育等工作一线,勇挑重担,苦干实干,西峰才实现了整区脱贫,挺起了全市经济发展的脊梁。党员领导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就是要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主动担当、真抓实干,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第四个观点,斗争精神就是创新突破。现在,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随处都会遇到困难,都有难啃的硬骨头。如果一味的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必然就不能大踏步的发展。只有创新理念、创新模式,精准施策,才能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事情不会干的问题,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几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步伐。特别是今年10月23日建成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沉管隧道,被评价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海底隧道建设过程中,为了攻克挑流效应、浅水区作业、曲线段沉管等,国外顶级桥梁专家都望而却步的技术难关,总工程师孟范超和众多工匠潜心摸索、敢闯敢试,把十三年的光阴都奉献在了这座桥上,最终建成了交通工程中的珠穆朗玛峰。这些成就都是新时代奋斗者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挥洒汗水拼出来的。西峰发展处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关头,党员干部是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啃下“硬骨头”,拔掉“锈钉子”,迫切需要 “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第五个观点,斗争精神就是自我革命。就是要时刻牢记我们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自觉用党章党规不断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绝大多数走上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起初都很珍惜岗位,都期盼能展现才华,总憋着一股劲要干出点名堂来。但干着干着,有的人就淡化了纪律意识,放松了自我要求。许多落网的贪官忏悔时都说,“忘记了我是农民的儿子”,忘记了是组织把自己从一个普通青年培养成一个领导干部,忘记了父老乡亲对自己的期望,等等。正因为忘了本,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忘记了是谁给了他一个干事创业的平台,结果抛弃了应有的原则立场和宗旨意识,在私心贪欲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最后被人民唾弃,连一个人最起码的自由都没有了。说到底,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就是不能忘记来自谁、依靠谁、为了谁,牢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就是永远保持崇高追求,坚定理想信念,在任何岗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为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接续奋斗。 
  三、谈谈斗争精神的缺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 “两学一做”等实践活动,通过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不断强化党的理论学习、教育、武装工作。特别是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出台实施,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以整治“四风”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务实苦干之风、为民服务之风、高压反腐之风扑面而来。
  但客观地看,我们的党员队伍中,还有一些人在理论学习上同党中央要求相比存在不小差距,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干事创业精神不振、担当劲头不够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可以说我们的一些同志,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为之奋斗的斗争精神逐渐被世俗侵蚀。这里我列举四种“病症”:
  一是得过且过、不愿斗争的“软骨症”。讲原则是党员干部德才兼备的基础,坚守原则是讲党性的重要体现。历史上,明世宗迷信道教,求长生、吃丹药,20多年不理朝政,使内忧外患的明王朝陷入政治危机。与之相比,清朝的雍正皇帝虽然在位只有13年,却勤于朝政,大力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改革措施,起到了康乾盛世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同样是皇帝,前者不理朝政,误国误民;后者敢作敢为,强国富民。可见,为官不干事,其实就等于在做坏事。大家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有没有这种消极思想?我们有的党员干部干工作患得患失,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乐于当太平官,遇到矛盾和问题绕着走,只会说“不能办”,不思谋“怎么办”,落实的时候百般理由,尽打折扣,甚至不比谁干得好,只比谁“按得稳”,严重影响了干事创业的风气。有的党员干部干工作弄虚作假,把讲政治等同于喊口号,干工作只管安排、不看进度,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传导压力层层递减。表态的时候夸夸其谈,谈规划口若悬河,讲成绩虚报浮夸,甚至把想法说成做法、把做法说成成绩;有的还热衷于吹政绩、讲大话,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试图“一俊遮百丑”等等。有的党员干部干工作颓废懈怠,特别是随着干部管理越来越严,和原来的福利待遇相比,一些党员干部不适应了,感觉“当官没劲了”,工作没有奔头了,在岗找不到感觉,干事提不起精神。比如,我们的个别单位中,就存在一些党员干部以差旅费报销太严为由,该出差的不出了,该下乡的也不下了,庸俗的把干公家的事作为个人谋生养家的职业。甚至还有干部戏谑:“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不贪不占,但也不干事了,这行吗?当然不行!今天我们评价一个干部,除了“不贪不占”,更要看其能不能干事、善不善成事。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如果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不仅个人蹉跎岁月、庸碌无为,更把职责挂了空档,让承诺成了空话,到头来既误了事业发展、还伤了民心民意。就此而言,庸政懒政之害,不亚于贪污腐败,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是回避矛盾、不敢斗争的“恐惧症”。作为党员干部,敢于斗争是应尽义务和必履之责。一些干部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够坚定,抵制错误思潮不够坚决,不敢旗帜鲜明的发声批判。比如,在干工作抓落实上,有的党员干部自以为是,认为入党多年,党性觉悟很高,懂政策、见识多,有思想、有阅历,自高自大,心高气傲,安排部署死搬硬套,习惯于拍脑袋决策、当甩手掌柜,工作一塌糊涂。有的干部不向主观找问题,只向客观找借口,推诿扯皮花心思,没有一点攻坚克难的精神和劲头,工作没有大动作,不见新气色。在干部队伍管理上,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当老好人,对正确的不敢旗帜鲜明的坚持,对错误言论不敢正面批驳,对错误行为不敢亮剑斗争,和稀泥抹光墙。就拿干部最基本的出勤管理来说,我们一些“一把手”总抱着大家一起共事是缘分的错误想法,对干部迟到早退、无故旷工之类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比如,有的单位个别干部给单位买笤帚、买拖把,从不讨价还价,甚至还有搭便车谋私利的现象,单位的分管领导觉得一个办公用品几块钱、十几块钱,也就不闻不问。用违背原则讨好干部、搞一团和气,表面上看是干部包容性好,实质上就是斗争精神的严重缺失。这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日积月累,积小成大,放到一个项目、一个单位上,放到全区,造成的损失、造成的影响、造成的后果也是很大的。如果对这种风气听而任之、任由蔓延,最终带坏的是班子、影响的是队伍、是发展。在制度纪律执行上,有的搞选择性执行,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决策打折扣,对触及深层次矛盾、落实阻力大的就打折扣,该抓的纪律不抓,该执行的制度不执行,甚至存在“随大流”保险的错误思想。近两年,纪检部门先后通报了数十起违反八项规定的人和事,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斗争精神,随大流的表现。
  三是束手无策、不会斗争的“无能症”。斗争是有章法的,不是逞强好胜、争勇斗狠。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这也是我们干部不会斗争的根本原因。进入新时代,我们是否还要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我想,肯定是要的。根据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一个人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对此,一些专家学者定义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在的学习不是一时学,而是时时学,不是某一阶段学,而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然而,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一些党员干部自我感觉良好,不屑于学习,飘飘然沾沾自喜,沉迷于过去的成绩中还不自知,对征地拆迁、项目融资等工作中的新形势、新问题,不主动分析研究、不下实手解决,往往是一安排了之。有的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想学习,昏昏然无所事事,对工作能拖则拖、能推则推,就等着看上级怎么办。有的沉浸于琐事之中,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常常拿没空学习当借口,平时看起来工作热火朝天,实际上半点成效都没有。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就一定要多些“本领恐慌”意识,多学习、多积累、多历练,才能攻坚克难,干出更多的实绩,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是脱离群众、弱化斗争的“漂浮症”。群众就是一切斗争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所系。习总书记曾强调,“苏共早年在有20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200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丢失了自己,这是为什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脱离了群众。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创立过程中,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采取挨门挨户、扎根串连的方法,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进行“三分五抗”斗争,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毛泽东为他们分别题词“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离不开群众”、“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历史一再证明,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返回头来,审视我们自己,我们一些干部在办公室坐得久了,不会说群众话、不愿意听群众的意见建议,提出的思路和措施,不接地气,得不到群众的认可。个别单位“衙门”习气严重,乡镇村组到部门衔接工作、争跑项目,表面上服务态度很好,但在行动上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正如一个村干部所说,“在体制内正常办事,都这么困难,三番五次都跑不下来,何况是老百姓上门”。一些信访问题久拖不决,一些办事流程繁琐复杂,一些重点项目推进缓慢,这里面除了机制体制的因素外,有没有人为设阻的问题?我想,说到底,就是忘记了“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一根本。
  四、谈谈如何发扬斗争精神
  习总书记在全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和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工作目标。坚守初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必须通过斗争来实现;而斗争也离我们并不远,斗争就在身边。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西峰发展的骨干力量,只有心中有标尺、有标准,努力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在逆难困境中敢于斗争,在关键时刻主动担当,在岗位平台上不懈奋斗,才能真正发展一方、造福一方。
  一要坚守政治初心,把斗争精神体现在维护党的领导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有这样一个例子,北京市的一个正厅级干部,被派往经贸总公司担任总经理,干了四年时间。据他交待,这四年中只认认真真读过两个红头文件,一个是担任总经理的任命通知,第二个就是他被开除党籍的决定。他自己总结,他这四年放松了理论学习,结果出了严重问题被判了十八年有期徒刑。说到底,就是迷失了初心,偏离了政治立场,把过去组织认可的斗争精神,歪曲成了为一己私欲的争斗,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前途,更对党的事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一片杂草地前,问学生如何根除这些杂草?学生们纷纷建言献策,但都是一时之举。苏格拉底指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田野里种上庄稼,让庄稼占据杂草生长的地方。这也正如总书记讲的,意识形态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面对纷繁复杂的斗争任务,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厚植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根,铸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个魂,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常学常新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党尽责、永不变质。
  二要坚守干事初心,把斗争精神体现在担当实干上。毛泽东同志讲,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对我们基层而言,哪里存在问题短板、哪里存在风险挑战,哪里就是践行干事初心、发扬斗争精神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我前面讲过,斗争是斗与争的辩证统一。“斗”是对对立面的否定,“争”是争取,是“斗”要达到的结果。当前,西峰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既要坚守斗争的原则,又要讲究斗争的艺术,正确处理好“斗”与“争”的关系。比如,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我们“斗”的是贫困群众返贫、“3+1”冲刺清零问题整改、松劲厌战情绪和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争”的是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斗”的就是妨碍深化“放管服”改革、制约项目推进的痛点难点;“争”的就是项目用地、资金、手续各种有利因素和建设速度,压茬推进中央、省市列重大项目,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中,“斗”的就是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和群众的不文明生活习惯;“争”的就是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就是农村改厕、污水治理、风貌提升“三大革命”的胜利,就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在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中,“斗”就是要通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基层治理、党组织建设、打伞破网、整治不正之风等工作,向一切危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斗争;“争”就是争取群众最大支持,争取社会长治久安、和谐稳定。我们共产党人,只要对事业绝对忠诚,就一定能从信仰中汲取到足够力量来进行斗争和自我革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三要坚守为民初心,把斗争精神体现在民生保障上。习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而是源于初心,来自使命,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一个共产党人可以无我,摒弃小我,不求名利,对同志,如春风化雨,对群众,虚心真心热心诚心。但同样为了人民,一个共产党人也可以挺身而出,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不畏强权霸权,不惧黑恶势力,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从“办事不吭声”的老实人张思德,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好干部焦裕禄,再到“退休福不享,栽树二十载”的“草鞋书记”杨善洲,“最美奋斗者”任长霞,都是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中,敢于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榜样和楷模。各级党员干部要注重从先进典型中汲取力量,努力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永葆党员先进性。特别是我们的村、社书记,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既是一个村、一个社区的“当家人”,也是肩负一方百姓重托,有着“造福一方”的责任。一定要有为民情怀,静下心来、沉下身子,从群众关注的一点一滴抓起,多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多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支持和信赖。一定要有斗争精神,勇于同一切危害群众利益、妨碍地方发展的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四要坚守作风初心,把斗争精神体现在从严治党上。全面从严治党就是我们党刀刃向内的自我斗争,就是要和一切不正之风、腐败行为作斗争,就是要见贤思齐,做到一日三省。习总书记曾在2007年2月12日发表的《生活情趣非小事》中写到两则小故事,读来有十分强烈的警示意义。一个是北宋年间,吴越忠懿王向宋太祖进献了一条贵重的腰带,宋太祖看了之后就说他也有三条腰带,分别是汴河、惠民河和五丈河,忠懿王听后十分惭愧,再也不敢做类似的事情了。另一个是关于缠足这一陋习的起源,据说南唐李后主的宠妃用布帛缠足,使双脚看起来非常纤小,李后主对其非常赏识,于是世人尽皆效仿。习总书记讲得这两则典故一正一反,充分说明作风问题无小事,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生活细节上体现出来的态度,绝不是小事。所谓正人先正己,党员干部坚守初心、发扬斗争精神,首先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主动对标对表,敢于向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展斗争,才能做到公生明、廉生威,最大限度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戴。
  总而言之,初心是根本,斗争是手段、是过程。只要坚守初心、**,我们就信念坚定、立场鲜明,群众自然就拥护;只要善于斗争、敢于斗争,我们就不怕任何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不是一句空话。在新时代伟大斗争中不断成长,我们就一定能以今天的奋斗成就明天的光荣,不负我们的梦想,不负伟大的时代。各级党员干部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把保持和培养斗争精神作为终生课题,坚持严字当头、实字为要,抓经常、经常抓,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断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加快实现西峰全面振兴。
  今天的党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cww)<\/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