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治理为官不为 推动能上能下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桂、滇三省区结合部,是贵州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发祥地。州内金矿资源丰富,又被称为“中国金州”。历史上,受交通等因素制约,长期欠开放、欠开发、欠发达,一些干部信心不足,状态不好,动力不够。尽管国家有很多好政策,但到了基层,“牛栏关猫”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怕担风险而为官不为的“亚健康”干部不在少数,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干和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亟待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后,我们深刻认识到,从严管党治吏,首先要从党建抓起。党建是一切工作之魂,难点问题从党建抓起,一抓就灵;重点工作从党建入手,一抓就行。州委明确提出“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关键就是抓发展;抓干部队伍建设就是抓党建的要害,抓住要害就保障了党建工作的推动”的理念,着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结合基层实际,突出问题导向,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向惰政宣战,向“庸懒散慢浮、等靠要推躲”等不良现象开刀问责,创新开展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基层落实从严管党治吏、防治为官不为、推动能上能下的路子。
  从2014年9月起,全州开始实施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工作。得到中央、中组部领导及省委领导的肯定和批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将我州作为2015年重点课题“防治为官不为问题研究”参与单位,全国组干学院将干部召回管理纳入教学案例库,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专门报道,全国近百个地区或单位到我州实地考察,一些地方借鉴推行了干部召回工作。具体的做法: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织密制度“笼子”。人管人不如制度管人,任何工作的推动都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来保障,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州委针对为官不为的种种表现,在充分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把现有干部管理监督有关规定整合起来,明确“制定标准、确定对象、实施召回、教育转化、组织处理”5个关键环节和程序,综合运用民主测评、评先选优、思想教育、能力培训、综合研判、组织处理等手段严管干部。同时,对召回标准、步骤、程序等只作原则规定,要求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及配套措施,为基层留下足够“空间”和创新“余地”,避免“一刀切”和“千人一面”。
  二是明确召回情形,划定行为红线。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州委围绕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纪律要求,将中央八项规定等进行量化具体化,梳理为“在其位不谋其政”、“庸懒慢浮混日子”等30种召回情形,结合领导评分、群众评议、巡视组巡视、目标绩效考核、日常考察等,明确要求对不想干不会干、完不成工作任务、闹不团结、作风不实、不严守纪律等“五类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召回管理。各地各部门在此基础上,结合职责职能、中心任务和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将召回情形进一步细化、个性化,突出地方实际和部门特点。比如,有的地方将“吃空饷”、“走读”列入召回情形,有的部门明确把督查通报、工作失误、业绩挂末的干部进行召回。
  三是严格工作程序,确定召回对象。按程序规则推动工作,才能避免工作的主观随意性。在实践中,我们总结提出“五步工作法”。第一步:下发预警通知。坚持关口前移、预防在先,对平时工作不认真、不努力、有苗头,但还尚未触犯召回情形的干部下发预警通知。第二步:提出初步名单。各级各部门根据召回标准,将触犯召回情形的干部确定为拟召回对象,向党委(党组)提出初步名单。第三步:会议集体研究。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召开专门会议,综合分析研判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集体研究确定召回对象。第四步:开展交心谈心。党委(党组)明确专人与被召回对象交心谈心,帮助其端正态度,放下思想包袱,自觉服从召回管理,主动接受思想教育和能力提升。第五步:公示召回对象。党委(党组)在一定范围对召回对象、理由等进行公示,如有疑议的,可向上级党组织申诉复核,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监督。
  四是注重分类施策,加强教育转化。召回对象确定后,以党校和项目建设一线等为主阵地,针对不同对象,视其召回情形分类施策、对症下药,采取专题培训、警示教育、实践锻炼等方式,对召回对象进行集中教育转化。一是针对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淡薄等问题,突出思想教育,教育引导干部解决好“总开关”问题;二是针对工作散漫、纪律松懈、得过且过等问题,突出作风养成,教育引导干部强化纪律观念、锤炼过硬作风、培养担当精神;三是针对履职能力较弱、业务技能欠缺等问题,突出能力提升,通过先进帮带,项目跟班等措施,帮助干部提升履职能力、适应岗位需求。
  五是聚焦下的问题,推动能上能下。长期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始终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问题,这既有思想观念层面的“病根”,更是制度和政策层面上的“短板”。州委坚持一手抓优秀干部的正向激励,一手抓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组织调整,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以干部召回为切入点,重点聚焦干部“下”的问题,对干得不好的、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坚决实施召回管理,视其情况进行组织调整,疏通“下”的渠道。召回对象通过集中教育转化后,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区别对待,主要有3种方式。第一种:回原岗位。对考评合格的,安排回到原岗位继续工作。第二种:调整岗位。对“人岗不适”的干部进行岗位调整,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第三种:组织处理。对考评不合格的干部,安排到基层一线历炼,经过跟踪考察仍不合格的,按照政策法规给予改非、降职、降级、免职、待岗、辞退或解聘等组织处理。截至目前,全州共召回管理干部3436名,占干部总数73019人的4.7%。其中,县处级58人,占县处级总数1063人的5.45%;正乡科级251人,占正乡科级总数2706人的9.27%;;副乡科级450人,占副乡科级总数4954人的9.08%;科员级及以下2677人,占科员级以下总数64255人的4.16%。其中,共有党员干部1558人,县处级党员干部49人,正科级党员干部227人,副科级党员干部366人,一般干部党员916人。在召回的3436名干部中,约谈314人,诫勉谈话66人,集中教育2669人,跟踪考察26人,转岗90人,免职53人,改任非领导职务56人,待岗71人,辞退或解聘46人,书面召回提醒43人,降级降职2人。所有召回管理干部中,在召回类别方面,因未完成目标任务召回972人,占28.3%;未履行岗位责任召回1082人,占31.49%;违反工作纪律和作风建设规定召回1235人,占35.94%因民主测评较差、年度考核较差等原因被召回147人,占4.27%。
  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党建抓细了就是凝聚力,党建抓强了就是战斗力。我们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以干部召回管理为重点治理为官不为,推动形成从严管党治吏新常态。对召回的干部,在机关单位、报刊电视、网络媒体等进行公开曝光,让平时“风光”的干部失“面子”;由召回干部自行承担培训期间学习费、生活费,并视情节轻重扣发相应绩效奖金等,让干部丢“票子”;通过集中教育培训、约谈提醒等,让干部洗“脑子”;对集中教育转化不合格的,视其情况进行改非、免职、待岗等组织处理,让干部腾“位子”。通过召回,倒逼各级党委(党组)落实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对干部敢抓敢管、真抓真管,弥补了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的制度短板,形成了正风肃纪的强大震慑力,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我们通过第三方对全州干部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干部群众对召回效果的满意度达89.9%。民营企业家王菁说:“以前到政府部门找干部办点事很麻烦,有时候跑几趟还找不到人,现在各级干部主动上门帮我们解决问题,事情好办多了。”
  4月20日,省委主要领导在黔西南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工作情况汇报后指出,黔西南州建立施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是我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是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要求、从严管理干部队伍的制度创新,是解决为官不为、整治懒政怠政的有益探索。
  在干部召回管理中,有几点启示:
  第一,要把解决“上”和推动“下”相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我们坚持优化干部队伍“四个结构”(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结构)、在用人导向上做到“五个注重”(注重基层一线的干部、有能力的干部、有贡献的干部、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有法律专长的干部),搭建干部“上”的平台,让有为者有位。比如,从州直机关拿出10个副县处级岗位,从在乡镇连续担任8年以上书记、乡镇长的干部中择优选拔担任副县处级实职;公布94个县处级岗位,让干部自荐、组织推荐,扩大民主,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同时,实施召回管理,加大问责力度,堵死干部“不为”向后的退路,让躲政、懒政的干部尝到“不为”的滋味、混日子的后果。在干部召回、严管干部新常态下,21名县处级干部申请改非,71名县处级干部提前退休,主动腾出了“位子”。
  第二,要把治惰和促勤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谓“为官不易”、“为官不为”问题引起社会关注,要深入分析,搞好正面引导,加强责任追究。党的干部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要廉又要勤,既干净又干事。治理“不为”是为了推进“有为”,我们一方面加大对那些虽不违法违纪、但不谋事干事的干部整治力度,通过“回炉淬火”、“加钢锻造”等进行“维修”处理,帮助转化提高,很多被召回的干部回到原岗位后,作风转化明显,干事创业动力增强;一方面大力褒扬和任用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干部,让干得好的有地位、有机会,让混日子的有压力、坐不住,有效刺激了干部、鞭策了干部、鼓励了干部,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全州发展增速14.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速度的7.2个百分点、3.8个百分点;在全省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我州在9市州排位从2013年第9位提升到2014年第3位。今年上半年,我州有6项指标增速排全省第1位,综合排位名列全省第4位。
  第三,要把严管和真爱相结合。对干部的管理,既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又要杜绝“不出问题没人管、出了问题才处理的现象”。黄荆棍下出好人。我们实施召回管理,对触犯召回规定的干部不搞“下不为例”,真正把从严从实要求贯穿干部管理监督全过程。同时,注意抓早抓小抓苗头,对干部身上的一些小问题和小毛病,及时“咬耳朵”、“扯袖子”,避免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同时,坚持不搞“一棍子打死”,对教育转化表现好的召回干部,及时调整到合适岗位,甚至提拔使用,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切实保护了干部、爱护了干部、激励了干部。安龙县海子镇镇长杨希,因为“走读”被召回,经过集中教育回到工作岗位后,工作作风大为转变,工作业绩突出,通过县委考察,转任镇党委书记。他感触很深:“自己被召回后,以为没人管了,没想到组织的关心教育,群众的监督支持,使自己思想受到洗礼,作风得到改进,工作有了效果,个人成长进步了!”
  第四,要把抓常和抓长相结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实践探索永无止境,党建创新永无止境。从严治吏,必须要做到抓常、抓细、抓长,既要解决好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立足长远形成长效机制。黔西南州实施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的探索和实践,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从小事抓起,从日常管理抓起,时时、处处、事事都不敷衍、不马虎,坚决从严要求、从严整治,有效解决了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为官不为、能上不能下等突出问题。但不同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特点和问题各不相同,干部召回只是严管干部的一个良好开端,其制度本身也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化、完善。我们将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载体进一步深化拓展召回制度,坚持反复抓,持之以恒地抓,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以召回制度约束、引导干部行为,确保形成严管干部的长效机制。
  前不久,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文件出台后,我们倍受鼓舞,干部召回管理完全符合《规定》精神。通过认真学习研究,我们已经明确将干部召回作为贯彻落实中央《规定》的重要抓手,在实践中继续完善以干部召回管理为重点的严管干部机制,进一步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切实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