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xx,占地嘉陵三百里,水秀山明。古有“川北淳邑”之雅称,今有“醉美梨乡”之美誉。近年来,xx在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但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贫困面大程度深、区域贫困难题多、边远分散条件差、底薄灾多能力弱、致贫返贫因素杂等问题依然突出。在脱贫攻坚的路上,xx奋勇前行,不断探索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新模式,用金融“活水”浸润“沉睡”的农村资本,誓把xx的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探索出了一条创新的金融扶贫之路。  
  一、背景
  xx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幅员2330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803个村(社区),户籍人口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万人,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十二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由2010年底的17.462万,下降到2013年底精准识别的9.5万。自201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第一大事来谋划部署、强力推进。截止2016年,全县46个贫困村实现摘帽,减少贫困人口3.41万,贫困村和贫困户分别下降到168个和6.1万人。
  2016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文件,继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为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改进和提升扶贫金融服务,增强扶贫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七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该文件就金融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就业就学、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做出了指导性的建议。xx县认真领会精神实质,创新谋划,真抓实干,真正实现了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美好愿景。
  二、做法
  xx县围绕解决脱贫攻坚“资金从何处来”的问题,创新提出“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和乐业并重,脱贫与奔康同步”,主动向金融市场“找钱”,在金融服务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集体经济方面积极探索,着力破解政策性资金不足的难题,探索出了一条“财政资金撬动、金融保障推动、产业发展带动、政府责任联动”的金融服务脱贫攻坚新路,打通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推进我县整体脱贫奔康插上了“金融翅膀”。
  1、创建“经营权抵押贷款+扶贫再贷款”模式,试点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
  xx县自去年底被确定为四川省十个之一、广元市唯一的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后,坚持以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作为农村产权融资的突破口,依托扶贫再贷款政策工具,建立五大配套机制,积极引导4家涉农银行机构、2家保险机构、1家农业担保机构参与试点工作,先后创新推出了“猕果农贷”“肉牛贷”“乐业贷”“农村创业贷”“惠农贷”等新型信贷产品,盘活农村资本,带活特色产业,着力构建“产权明晰、价值明确、流转便捷、融资高效、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及配套制度体系。一是建立抵押物评估机制。建立由本县农业、金融、中介等行业的90名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经营权评估专家库,制定评估细则,定期发布评估指导价格和评估结果,并对贷款额度50万元以上的实行中介机构评估。二是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机制。建立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各乡镇对应设立交易分中心,明确乡镇政府和分中心负责30亩以上土地流转合同的初审备案,县级交易中心负责发布土地流转指导价格等信息、审查备案土地流转合同以及公示经营权抵押登记备案情况。三是建立抵押物处置机制。通过转让、变更、变现等方式实现债权,贷款损失部分再由担保公司履行代偿义务后按照约定比例与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进行风险分担。四是建立抵押贷款激励机制。实施财政补助和贴息政策,对参与试点的银行和保险机构按照贷款投放量和保费分别给予2‰的一次性补助,并由县财政给予一定比例贴息。五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建立放贷银行和县财政共同承担风险的涉农贷款分险基金5523万元,根据试点银行贷款投放额度按照10:1进行动态匹配。构建“政府+金融机构+农户”的三级风控体系,将所有贷款全部纳入分险贷款管理。将注册资本金1亿元的xx县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作为试点担保机构,并与省农业担保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6年累计办理农村承包土地和流转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担保业务11笔,担保金额2505万元。
  在东青镇寨山村承包土地经营中药材的廖健局、种植猕猴桃的孙小虎、种植小水果的任淑艳就是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受益者,他们通过经营权抵押贷款,为自己筹到了发展资金,走上了产业发展之路。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35户贫困户都将建起了户均2亩左右的产业园,一个村的脱贫产业“火”起来了。
  “1亩丹参毛收入可到4000元”寨山村贫困村民罗长新笑着说,“比过去种粮划算多了!”
  2016年,全县共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861笔、2.17亿元,承包业主流转租赁贫困农户土地3万余亩,使用贫困户劳动力38000余人次,带动3400余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3.15亿元,支持了5295户贫困户,向5家新型经营主体发放扶贫贷款5000万元,有力带动了特色产业集约规模化发展。
  2、创建“扶贫小额贷款+农村保险”模式,全域推进小额普惠制金融
  围绕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和“因灾致贫、因病因伤返贫”问题,大力推进财政金融互动,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先导,信贷市场化资金为基础,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贫困户量身定制“扶微助小”的扶贫小额贷款和保险产品,力促信贷保险全面覆盖贫困村、贫困户。一是在扶贫小额贷款上,实行“四有两好一项目”评定办法。申请信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必须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贷款意愿、有收入保障、遵纪守法好、信用记录好,并且有合适的创业项目,引导银行机构、乡镇、专合社帮助贫困户选准致富项目,切实降低贷款风险,保障信贷资金见效落地。二是在惠农小额保险上,实行两个“一单制”。创新推出“100元保全家、一张保单保全村”参保方式,降低参保费用,推行全村保险“一单制”。针对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创新推出小额特色农产品保险“一单制”,把特色产业猕猴桃纳入“三百工程”,采取“农户+合作社+政府+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实施“果农承担保费的20%,政府财政承担保费的80%,保险公司承担猕猴桃全损2000元/亩”的地方特色保险形式。
  “感谢农商银行五龙支行的帮助!”手有残疾的双树贫困村民冯明武深有感触。他与妻子打过工,开过厂,种过果树,连连地失败让他们心灰意冷。然而,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让冯明武的20亩“自强农场”重振旗鼓,“农村种植保险”更让他的果树种植进了“保险箱”。如今,冯明武的猕猴桃种植面积扩大到80亩,间植的核桃、脆红李、金银花初有收益。园区内的生猪养殖效益可观,贫困已成“过去时”。
  龙王镇友谊村种植大户党星元是“农产品保险”的受益者。他自缴保费7000元,政府补贴28000元,近250亩猕产园入了“保险箱”。2015年,受溃疡病影响,235.8亩猕猴桃受损严重,受损程度达80%。接到报案之后,人保财险xx支公司迅速启动理赔“绿色通道”,组织农险部人员到党星元家进行查勘、定损、收集农户信息资料,快速立案、核赔,核定的50.16万元赔款,30天内将赔款打卡到户,确保了农户迅速恢复农业生产。
  2016年,全县287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授信率100%,授信金额7.95亿元,已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2364户、5.26亿元,对贫困户的覆盖率达到69.98%,贷款金额占全省同类贷款总额的11.69%、全市的39.62%,居全市第一;全县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509个,其中升级为金融扶贫综合示范站65个,实现了金融服务村、组全覆盖。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3个,建立农户信用档案12.3万户。全县参保户14.3万户/次,农业保险覆盖面100%,累计提供风险保障高达65.6亿元,累计支付贫困户赔款3860余万元,让老百姓“旱涝保收”“靠天吃饭”成为了过去时。
  3、创建“债贷结合+拼盘整合”模式,整体推进易地搬迁
  “债贷结合做大笼子,拼盘整合连片开发”就是xx金融筹款的经验,通过这种方式整合资金共计30亿元左右,采取“统一全域规划、债贷分线运作、全程实施管理、整体连片开发”的方式,整体推进易地搬迁。一是加大直接融资。依托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联合泸州市,创新发行全国首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按照“3+7”的模式(建设期3年,运营期7年),分2期发行债券10亿元。二是打好组合拳。一方面,在项目上与双流县、天府新区签订土地双挂钩指标跨区域流动交易协议,通过流转18000亩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在新观等6个乡镇启动实施“易地搬迁+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另一方面,在资金统筹上按照“用途不变、捆绑实施、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农业、水利、扶贫、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涉农项目资金5亿元,与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打捆使用,壮大资金规模。三是加强银政合作。围绕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立与金融机构定期对接机制,积极主动与省农发行沟通对接,成功申贷5.1亿元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政策性贷款,贷款1.4亿元的县城赵家山安置区主干道项目启动实施。
  五龙镇三会村,96套“尺子拐、撮箕口”川北民居一字排在沈家塝、雨晴坡、元山坪三个安置点。
  “我这辈子都没想到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68岁的汪佩烈老汉不停地说道,“感谢党!感谢政府!”
  2014年以来,xx以贫困户为主体的5705户19927人需易地扶贫搬迁,27247户91873人需同步搬迁。在金融扶贫的帮助下,这11.18万人逐步住上了好房子。
  资金有了,贫困户住上好房子的梦想自然能实现了。“易地扶贫,搬离穷山恶水地;合力帮困,建起稳定幸福家”,元坝镇天井村村民李元泗新居门庭上这副对联,代表了安置点所有贫困户的心声。
  4、创建“银行+乡镇”模式,精准推进乡镇产业发展
  我县积极探索“银行+乡镇”模式,着力破解政策性资金不足的难题,通过创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示范乡镇”,探索出了一条“财政资金撬动、金融保障推动”的金融服务脱贫攻坚新路,打通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银行+乡镇”精准联动,增强合力。金融资金是群众发展产业的重要支撑。我县在龙王镇率先试点,“联姻”xx农商银行,从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三个层面积极探索,通过结对联建“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感恩广场”“肉牛羊养殖示范项目”“公益扶贫示范活动”“银政党组织示范联建”为只要内容的“五大示范项目”,将金融扶贫理念、金融产品、社会责任植入乡镇、村组,特别是老百姓中去,让县镇与金融机构良性互动,有效破解金融求效益与农业低效益的矛盾,真正实现了“群众有收益、金融有效益、乡镇保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产业+金融”精准发力,激活产业。脱贫致富,核心是发展产业。要让我县产业扶贫措施落地见效,必须让贫困户真正建立起稳定增收的“户办庭院”。我县在龙王镇箭口、伍家垭试点,以推出“肉牛羊养殖致富贷”为抓手,对有想法、有能力的贫困户及有带头示范作用的养殖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用于特色肉牛羊养殖的贷款,并逐步向全镇铺开。三是“资金+农户”精准对接,助农增收。我县以信用建档为前提,以提高信贷满足率为目标,逐户摸清致贫原因及信贷需求。通过“直贷模式”,对有劳动能力和致富项目的贫困户,通过一手送资金、一手送技术、一手送信息,开辟绿色通道,简化业务流程,直接发放贷款支持发展生产、创业增收。通过“龙头带动模式”,以银行资金为纽带,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
  龙王镇党员精准扶贫示范户刘兆平及其成立的兆平养牛合作社就是受益者。在农商银行10万元贷款支持下,该合作社扩大了养殖规模,带动了本村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实现人平增收1万元以上。
  2016年,我县以xx农商银行龙王支行为试点,累计发放支农贷款282户1563万元(其中“肉牛养殖致富贷”16户180万元、“特色产业贷”80户520万元、“基础设施贷”160户760万元),贷款余额3420万元,比年初净增534万元。
  三、启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金融助推脱贫攻坚,金融机构是“主人翁”,金融机构优质精准的金融产品是助推脱贫攻坚的“根本”,健全的业务发展体系是助推脱贫攻坚的“泉源”,只有二者兼备,再匹配地方政府精准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才有脱贫攻坚强劲的“动力引擎”。
  其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精准对接金融需求。地方政府要引领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出脱贫攻坚战役中强力军的作用,精准对接地区发展规划,加大新产品、好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传统金融业向现代化金融业转变,摒弃陈旧、落后的发展观念,结合地方特色产业的需求,设计、创造出贴合发展需要、门槛低的信贷产品和特色保险产品,将金融扶贫工作从“大水漫灌”转变为“定向滴灌”,提高金融扶贫成效,满足贫困人口多元化的资金需求。
  其二,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精准强化工作质效。各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服务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更准确、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一是对借贷流程进行优化、简化,减少要件资料,降低服务门槛。二是加大金融产品的宣传力度,利用土洋结合的宣传手段,实现纵向横向全覆盖。三是从形象服务向效能服务转变,各金融机构要向服务的质量、服务的效率方面发展、出新,从坐堂服务向上门服务转变,金融从业人员走出办公室,走出营业大堂,走到基层百姓身边去,主动对接有资金需求的贫困户。
  其三,要不断创新风险管控,精准完善支持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也是金融扶贫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有效的防控手段不仅能化解贫困户无力偿还贷款的信用风险,同时还能一定程度上弥补金融机构因风险发生而损失的利益。地方政府一是要创新防范手段,搭建起信息互通、沟通及时的平台,通过财政风险资金匹配,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化解风险的能力,形成了“抱团取暖”的良性发展机制。二是允许风险有合理的发生范围。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差异化不良贷款容忍度”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责任机制,完善精准统计,强化监测机制,创新风险考核的理念、形式和手段。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