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也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哲学基础的揭示。“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一、四个全面的本质——宏大的战略布局
  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二、四个全面的提出——主动的战略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引人关注的活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广东考察工作、纪念“八二宪法”颁行、制定“八项规定”。这四次活动,无疑正对应着“四个全面”。可见,运筹帷幄,从履新之际就已开始。从十八大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几次重大会议,正构成“四个全面”形成的路线图: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到去年12月,“四个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众,这一战略布局已然是“集其大成”。
  三、四个全面的意义——立足现实的战略抓手
  “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四个全面”,正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从现实看,“四个全面”正是治国理政的“总纲”。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四个全面的哲理——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
  “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今天的神州大地上,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成人民生活的幸福图景,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在中国梦的交响曲中增添了更优美的旋律,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的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发展是当今中国主题。无论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还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然而,要把一个人口比欧盟、美国、日本加起来还多的大国带入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从履新不到一个月就去“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考察,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擘画改革新蓝图、吹响改革集结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最鲜明的特征。党的改革方略步入一个全新高度,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境界。
  论方向,“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论目标,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思路,要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说关系,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讲落实,要“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干净利索的思路,逻辑缜密的阐述,体大思精的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让中国新一轮改革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在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改革呈现加快推进之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项改革任务,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正化为新一轮改革声势夺人的大潮。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不变逻辑,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历史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中去定位,放在历史和现实的坐标中去把握,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为何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推进,为何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循此回望,一条治国理政的主线,清晰可见。2012年12月,履新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2013年3月,刚刚当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国人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两个场景,一种态度:尊重法律、厉行法治,是必须把握好的施政之要。基于30多年的法治实践,经过两年多的法治探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集理论和实践之大成,绘就全面依法治国新蓝图,为法治中国建设标定新的里程碑。
  全面依法治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数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昭告“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彰显法治权威;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发挥法治力量;告诫“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法治实践;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塑造法治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开阔了法治的格局、丰富了法治的内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让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治国理政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新境界。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稳定性、规范性;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在法治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只有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全社会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大棋局,法治才能成为中国前进的坚强保障,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任伊始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将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落脚到从严治党、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上。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中央就制定出台八项规定,发出正风肃纪、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全党全社会为之一振。“开弓没有回头箭”,两年多来,从坚持不懈反“四风”,上紧作风建设发条,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猛击一掌的警醒,到从严管理干部,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党内法规体系,全方位、高标准的管党治党举措,刷新了党风政风,深得党心民心,写下了党的建设新篇章,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在继承优良传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党90多年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当代中国最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正是基于“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的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号召全党及时解决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认真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
  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全面从严治党,意味着党的建设要在“严”字上铆足力气、下足功夫。思想上要把好“总开关”,作风建设要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制度落实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强调“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教育要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惩治要严、制度要严,“严”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治标和治本的统筹兼顾、自律和他律的双管齐下。这一党建战略思想,开创了党建新格局,表明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党建规律、治国理政规律有了新探索、新认识、新创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重点体现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党风廉政建设抓不好,改革发展稳定就会失去保证和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纪委、省纪委、州纪委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州委和县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思路新要求新举措,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仍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比如:一些党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还不到位,责任还不够明确;少数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的意识还不到位,少数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的意识还不够强;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空间仍然存在;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现象还较为严重等。因此,准确把握好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任务,对进一步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义重大。为此,我们要充分认清当前反腐败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切实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把“两个责任”作为深入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的重要工作进行推进。
  一、敢于监督,带头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践行者
  党中央、省委、州委、县委对党风廉政建设都有着明确的要求。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州委、县委的决策部署,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㈠明确责任内涵,强化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的担当意识。责任内涵主要有五点:一是加强领导,选好用好干部,防止出现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三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四是配合和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违法违纪问题。五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我们要围绕这五点主要任务切实执行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组书记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要从本单位党的建设实际出发,拿出具体措施,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支撑,使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决不能只重业务不抓党风、只看发展指标不抓惩治腐败。要定期述职、主动向上级纪委报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析和研判反腐败斗争形势;支持和保障机关纪检人员履行职责,坚决制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干涉纪检人员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在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过程中,要带头支持纪检监察人员聚焦主业,对纪检监察人员移交出去的事项,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做好衔接,以免出现监管真空;重视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抓早抓小,加强教育和提醒,敢于开展批评,真正做到爱护干部、保护干部。
  ㈡严肃责任追究,构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一要切实履行好组织领导之责。党组要切实担负全面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统一领导,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机关纪检监察人员要承担监督责任,认真履行协助党组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职责,我们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融入各自工作,要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合力。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常委会党组必须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领导责任,构建各司其责、分解落实,各负其责、分担奖惩,切实负责的责任网络体系,形成科学定责、具体明责、严格考责的落实链条。二要切实履行好考核追究之责。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清党组和纪检检察人员的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办法,健全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加大问责工作力度,有错必究,有责必问。在调查处理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倒查“两个责任”落实情况,严肃追责,以严明的纪律促进领导干部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要重点调查追责对象是否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部署安排、是否对党员干部强化日常教育监督、是否尽力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和其他制度机制建设、是否支持配合案件调查工作等情况。要坚持有错必究,有责必问,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落实主体责任不是简单表态,必须务实。在当前形势下,常委会党组落实主体责任,应着重抓好三项重要任务。一是狠抓作风建设。必须进一步巩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不断凝聚党心民心,以优良的党风政风促民风带社风。二是严明党的纪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等各项纪律,坚持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确保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坚决惩治腐败。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坚决配合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查处那些仍然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形成有力震慑,遏制腐败蔓延势头。要突出对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要抓住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开展警示教育,达到查处一案、警示教育一片的效果,打消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
  二、主动作为,做好人大常委会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
  ㈠以全局的高度重视人大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国家权力,人大工作作风与党风、政风密切相关,事关人大工作成败和人大机关形象,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加强人大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意义尤为重要。一是发挥地方人大职能作用的重要保障。地方人大常委会肩负着重大事项决定、对“一府两院”进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人事任免、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服务人大代表等重要职责,人大工作政策性、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强。要不断开创人大工作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地方人大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职能作用,必须加强人大作风建设,形成亲民爱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二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客观要求。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人大机关必须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牢固建立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为开展“三严三实”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强人大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大机关是工作机构、执行机构、参谋机构、服务机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一支精干的干部队伍,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党委和人大的各项决策部署就不能贯彻落实。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其贯穿人大工作始终,做到警钟长呜,常抓不懈。
  ㈡以扎实的举措抓好人大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要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党性修养。要深入学习党章、廉洁从政规定、中央和省、州反腐倡廉会议精神等,不断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反腐败形势教育、党纪政纪条规教育、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案例警示教育,增强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保持拒腐防变的长效能力。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治本之策。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领导于部的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履职行为。要深入贯彻中央政治局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州委七条规定。要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要把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作为切入点,切实加强人大机关的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人大机关形象。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职责,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严格制止奢侈浪费行为;要坚持严于律己,勤政廉洁,洁身自好,清白做事,接受监督。特别是人大机关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领导作风。
  总之,紧扣四个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两个责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高度警醒,常抓不懈。人大的地位和作用重要而特殊,我们一定要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好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为推进县域民主法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