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该文章免费阅读,以下是该文章的全部内容:<\/span><\/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 document.writeln("
<\/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省级要求。2018年以来,相继出台《中共**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措施的通知》《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建设美丽、文明、善治、殷实乡村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各地区、部门要提高思想政治站位、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效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下党乡亲回信中的殷殷嘱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1.特色产业发展强劲。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特色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突出园区示范,先后建成以葡萄为主题的**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以创新型生态农业为主题的**农民创业园、**沿线万亩设施葡萄产业园。在20个乡镇建立了特色产业示范基地50多个,建成了**、**、**等3个茶庄园和**葡萄溪、**水蜜桃休闲园、**杨梅高产园、****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油茶丰产园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30家,其中省级23家、**市级80家,合作社1656家,其中全国示范社8家、全省示范社18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作用,建立“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模式,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持续拓展壮大。
  2.科技支撑不断加强。坚持创新驱动,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农业院校挂钩合作。广泛应用农业“五新”技术,建立“市乡村户”四位一体的农业“五新”示范引导体系,在全市特色农业基地和山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广泛应用农业“五新”集成技术。
  3.惠农政策全面落实。落实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2019年以来,先后配套出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千亩高优农业园区实施方案、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方案、葡萄绿色循环优质促进项目实施方案、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共获得国家补助资金超5000万元。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农贷款投放力度,新增惠农贷款3个多亿以上。
  4.品牌培育成效显著。各类“名、特、优、新、稀”农产品商标品牌不断涌现,拥有农业领域中国驰名商标2件、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证明商标11件、省著名商标18件、省名牌产品14件。**葡萄荣获“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称号和全国区域公共品牌百强。全市“三品”认定企业达到35家,产品达49个,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6家、HACCP认证的企业4家,认定认证总数居**市首位。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统筹乡村协调发展
  1.建设宜居秀美新农村。一是农村改厕改水。各乡镇、街道绝大部分完成全市村庄的厕所治理和污水治理。二是农村垃圾治理。进一步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城乡一体化处理体系,继续加快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所有行政村设置了垃圾集中收集点,建立完善日常保洁机制和节假日垃圾清运应急保障机制。**镇**村、**镇**村、**镇**村、**镇**村、**镇**村、**镇**村等6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建设已在积极开展。三是村容村貌提升。主要以美丽乡村建设等为抓手,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同时开展铁路沿线村庄环境治理工作,已拆除违章建筑16400m2,完成率100%;装饰建筑立面、建筑物平改坡、绿化美化等工作进展情况良好。
  2.守住山清水秀自然生态。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效,加强日常巡查监管,严防反弹回潮。二是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持续强化船舶业污染整治。三是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每月对所有乡镇交接断面水质进行监测并通报。四是严格执行《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对**溪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确保**溪小流域水质维持Ⅲ类及以上。五是督促疑似污染地块企业和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工作。六是加强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危废年度管理计划和申报登记的管理,指导产废工业企业完善日常管理机制,促进企业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1.打造七大服务平台,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思想筑魂、核心价值、移风易俗、文化惠民、全民健康、产业兴旺、全面发展七个服务平台,用好农民夜校、水上党校、民情恳谈会等鲜活载体,以“下田头+上讲坛”方式向群众宣讲,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服务宣讲活动280多场次,受众67000多人。组织开展“社区群星秀”“书香**讲堂”等系列文艺展演20多场。组织办好中国**“三月三”**文化周、**桃花节等,并通过打造“**十景、百里绿道”和乡村多彩慢道系统、安全生态水系,营造“万人徒步、千人骑行”的浓厚氛围。
  2.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实行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常态化发展,确保实践所站建设接地气有活力。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乡风文明平台牵头作用,以“助力新**,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 “温暖**”邻里守望、“幸福**”助老扶幼、“爱心**”帮困助学、“健康**”助医助残、“小康**”精准脱贫、“平安**”应急救援、“正气**”移风易俗、“文明**”文明劝导、“清新**”生态环保、“文化**”文艺惠民、“魅力**”文明旅游、“圆梦**”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促进基层党建提升
  1.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通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优势和资源,来帮助村里发展民生项目,改善驻点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持续推进村庄美化绿化,努力补齐短板,实打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助推乡村振兴。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将**市级薄弱村补助资金240万、奖补资金50万、本级配套补助资金1620万、第三批省级扶持资金260万及其他项目资金1200万元,共计3370万元投入城投集团进行运作,每年按8%的收益率返还薄弱村。
  2.建立农村人才队伍。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开展“春潮行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046人。开工建设35个村级基层平台服务点。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创新创业,2014年至今共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今年已发放各类创业补助30万元,其中农业专业合作社补助5万元,创业生活补助10万元,创业开业补贴10万元,已推荐创业担保贷款300万元贴息5万元。全面实施各项乡村人才计划,培养一批实用性农技人员、乡村教师医生、基层干部等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
  3.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法治宣传氛围,提高群众法治思想意识。持续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意识,提高农村基层组织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专职巡防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升农村民生保障
  我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一是聚焦精准脱贫攻坚。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2444户9136人已实现全部脱贫,79个贫困建制村中,71个贫困村已经有序退出,剩余8个贫困村将于年底前全部退出。完成整村搬迁120个,实施贫困户国省定易地搬迁329户1243人;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无保障178户646人;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167万元,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5711个;将建档立卡特困对象330户1020人纳入农村低保实施兜底保障。二是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增加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2018年全市仅教育、卫生、养老、基础设施四大补短板项目就投入20.36亿元,其中大部分向乡镇倾斜。教育领域不断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共享,重点抓好20个学校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加学位,提高办学条件;卫生领域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建设,重点抓好一批基层卫生院项目,实现乡村两级“海云工程”项目全覆盖,实现农村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养老领域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养老设施建设纳入“五大战役”民生工程,确立“一乡一镇一院多园”的建设目标,到目前为止,建成乡镇敬老院18所、农村幸福园230个(今年在建64个)、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6个(今年在建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46个、老人活动点100多个,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逐步推进展开,但还存在问题:一是乡村规划缺少指导。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高标准、高起点创建省级试点镇村缺乏专项指导,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规划能力需要加强。二是宣传发动不够到位。各部门、专项小组和各乡镇主动作为、提早谋划还不够到位,乡村振兴规划目标还没具体确定,没有形成良好乡村振兴氛围。三是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有待于提高,主体责任未落实到位、乡村产业不够兴旺、产业基础仍然薄弱、人力资源匮乏、基层组织建设有待于提升、生态环保需进一步改善。
  四、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路
  下一步,按照乡村振兴部署要求,精准把握**乡村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谋划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推进机制,争取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一)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按照三产融合、城乡一体的思路,建立全域农业公园,努力打造“一心八带、五核多园”的乡村振兴**路径。一心,即打造城市中央公园这个“城市绿心”。八带,即打造“**延安?山海融合、果香绿野?穆溪怀古、**工夫?智慧茶谷、滨水福地?交溪揽胜、诗画东溪?山水馈赠、**农垦?多彩田园、和美果园?幸福渔港、怡情黄岐港?探访**水”等功能完善、衔接有序、连通便捷的八大城市绿道系统。五核、多园,即重点加快打造**万亩现代设施葡萄产业园、**延安田园花海、**工夫智慧茶谷、**农垦多彩田园、**溪谷中国农业公园“五朵金花”等18个现代化农业科技产业园,辐射带动各乡镇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公园。
  (二)开辟现代农业发展新途径。一是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体系。积极推动2+N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即突出发展茶叶、葡萄两大高优农业,建设好水产品、食用菌、水果、蔬菜、药材、畜牧等产业园,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到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亿元。二是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实施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程,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鼓励规模经营农户成立家庭农场,实现“自然人农业”向“法人农业”转变。全面推进市乡村三级“民富中心”服务网络建设,全市439个村设置不同服务功能“民富便利店”。三是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深度挖掘民俗等乡村特色资源,打造10个旅游特色村、20个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成立**农业云数据中心,构建由农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三农服务和科研开发等四大系统组成的全市“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
  (三)打造生态宜居农村新环境。着力推进“一革命四行动”,全面完成全市439个行政村旱厕改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2019年全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并完成剩余139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三规合一”。推广《**省村镇住宅通用图》《**市新农村建设农房设计方案集》,引领农房建设新风尚。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城乡一体化处理体系。在交通工程、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水安全工程、防洪防涝工程、城乡洁净工程等方面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切实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问题。
  (四)焕发农村文化繁荣新气象。以**被列入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之一为契机,系统构建“117”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即一个组织架构;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乡风文明建设七大服务平台)。到2020年,文明村镇创建率达50%以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综合服务功能全覆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族传统文化、平讲戏、**评书的抢救、保护、整理和挖掘。到2022年,争创****等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等23个国家、省级传统村落。培育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做精做优**红色文化产业园、**红茶文化产业园、**廉政教育基地、****文化产业园、****葡萄沟、棕树山山水田园康养区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到2022年建成**工夫智慧茶园,**国家3A级景区成为全国知名红色旅游景区。持续打造“中国**三月三**族文化节”“中国****红茶文化节”“****红色文化旅游节”等三大文化活动。
  (五)提高群众民生福祉新水平。一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到2020年,争取实现我市辖区内50%以上的行政村通达三级路以上路面标准公路,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实现农村行政村所在地区广电网络有线电视、移动宽带网络人口全覆盖。二是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深入实施“368惠生工程”,健全覆盖城乡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村卫生所建设。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到2020年,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覆盖全市所有街道和中心城区乡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的城乡社区和60%以上的建制村。三是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如期完成4个贫困乡镇摘帽,79个贫困村有序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一过线、两不愁,三保障”,如期如数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直至2020年前全部完成脱贫任务。
  (六)开创现代乡村善治新局面。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组织负责人,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达标创星”活动和党员评星定级活动。二是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持续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把政府各项涉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加强农村地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建设法治宣传栏、为农家书屋赠送法治书籍等多种形式,不断丰富村民学法渠道。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和农村法律服务工作室全覆盖。三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积极作用,通过设立党员服务岗、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等形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到2020年,全市规范化村规民约达到95%,乡村倡导移风易俗达标率达到80%。四是试点行政村规模调整。在突出多村特色、尊重村民意愿基础上,确定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种类型村庄,优化整合农村资源,打破农村分散的低层次发展格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实现共建共享,进一步强化基础组织建设,优化干部队伍。
  (七)提供乡村振兴工作新保障。一是完善专项规划。出台了《**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五大振兴”专项规划以及《乡村旅游规划》《乡村空间发展规划》等配套专项规划,督促乡镇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做到规划先行,分类施策。二是出台实施意见。制订出台《**市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乡村振兴资金整合方案,明确要素配置和投入机制保障。三是推进试点示范。组织开展专项调研和专题研究,对2个省级特色乡镇、15个省级试点村进行争创分类,以点带面,引领示范,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必须要立足市情农情,顺势而为,切实增强责任感**感紧迫感,发扬新时代新担当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抓好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推动全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td>"); document.writeln(" <\/tr>"); document.writeln(" <\/table>");